振興鄉村幼教須抓住“人”的要素
2022-04-03 09:34:13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鄉村興衰系于教育,鄉村教育既是鄉村振興的衡量指標,也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利器?!督逃?022年工作要點》提出,要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將鄉村教育融進鄉村建設之中,在實踐中形成具有教育特色、發揮教育優勢的鄉村振興工作法。其中,鄉村幼教是振興鄉村教育的起點,也是鄉村教育發展的痛點。如何實現鄉村幼教“逆風翻盤”,在補短板、揚長處中發揮鄉村幼教的獨特優勢?關鍵在于留住這些人。

一要留住孩子。受城鎮化進程帶來的人口流動和低生育率雙重影響,鄉村在園幼兒數量呈下降趨勢,而與此同時鄉村園數量卻在持續、快速增長。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計算可知,平均每所鄉村園在園幼兒數已從2015年的160人下降至2019年的121人,部分鄉村園“一孩難求”危機顯露。

如何留住孩子?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讓孩子“有學上”。各地政府要落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新要求,合理規劃和布局鄉村園,確保適齡兒童就近入園,謹防撤并幼兒園從而讓鄉村幼兒剛有入園機會又面臨入園遠的問題。第二步,要讓孩子“上得起學”。各地教育部門要抓住時機,乘新一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東風”,多渠道加快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在人財物上給予農村政策傾斜,著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財政托底和經費保障,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第三步,要讓孩子“上好學”。鄉村在園幼兒數量減少的當下,鄉村園可順勢而為,依托鄉村自然資源,開展在地化、童本化、有活力的生態生活生命教育,探索“小班小園”辦園模式,以適宜的師幼比、本土生長的園本課程提升保教質量,走出一條普惠優質的鄉村園特色化發展之路。

二要留住教師。作為鄉村幼教發展的中流砥柱,鄉村園教師在培養后備人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如何吸引、留住、激勵鄉村園教師?需要在提升崗位吸引力、激活發展內生力上出實招、下功夫。

一方面,需要政府完善用人制度,筑巢引鳳。通過加大公辦園核編補充力度,逐步增加鄉村園教師編制數量;完善“五險一金”保障措施,提高工資收入水平,民辦園還可為鄉村園教師建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確保非在編鄉村園教師、民辦園教師享有同工同酬待遇。同時強化“越是偏遠、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導向,增加財政撥款,完善鄉村園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設置崗位津貼,確保在縣域內實現城鄉園教師薪酬待遇相對均衡,讓鄉村園原有教師“留得住”;解決好鄉村園教師住房保障、婚戀生育、贍養老人等問題,鼓勵年輕教師“下得去”,并能安心從教。此外,深化“縣管校聘”,整合利用中小學編制,完善鄉村園教職工配備。

另一方面,也要營造可供鄉村園教師發揮價值的空間,固巢留鳳。在鄉村振興時代背景下,鄉村園教師的角色定位有了更多可能性。除了教書育人,他們也是鄉村文明建設的引路人、鄉村文化的傳播者、鄉村治理的智囊團、鄉村經濟的推動者……因此,我們要轉變思路,因時因地創新鄉村振興的教師聘用機制,將鄉村園教師對鄉村建設的貢獻度與工資晉升掛鉤,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空間,使其在鄉村建設中大展身手,增強鄉村園教師在職業上的獲得感和認同感,在生活中的歸屬感和融入感,從而實現鄉村振興和激發鄉村園教師內生力的良性互動,幫助鄉村園教師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三要留住父母。父母的陪伴對兒童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學齡前兒童而言,父母充足而有質量的陪伴,能幫助他們盡早建立自我認同感、家庭歸屬感和社會價值感,為其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由于過去鄉村就業機會少、待遇低,不少父母迫于生計,在“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之間作出了無奈選擇,留守兒童及其衍生出的隔代教養、父母缺位等成為令人痛心的問題。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逐步推進,全國各地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返鄉就業施以大力支持,如貴州正安主打“鄉情牌”,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發展吉他制造業;湖北枝江落實資金、培訓、孵化等系列舉措,形成了返鄉電商創業的“枝江模式”……

在此基礎上,政府可“乘勢而上”,以發放教育津貼、開辦家長學校、購買托育服務等配套政策打好“組合牌”。同時將鄉村園作為連接孩子與家長的紐帶,充分發揮返鄉惠農政策與教育支持政策“1+1>2”的作用,吸引孩子的父母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鄉村幼教的發展將直接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并以教育優勢間接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因此,振興鄉村幼教的巨大價值不容小覷。而鄉村幼教要振興,必須牢牢抓住“人”這個關鍵因素,在振興中依靠人、吸引人、發展人。

(作者單位系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03日第1版

標簽: 振興鄉村幼教須抓住人的要素 meta name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