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專業兒童閱讀教師 助力新課標閱讀目標落地
2022-06-11 05:08:3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
聽新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4月正式發布,新增設的“學習任務群”引發熱議。

在三個學習任務群中,閱讀均作為主線貫穿始終,并且對于閱讀的形式、體裁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導向愈發明晰。整本書閱讀依然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誦讀、思辨性閱讀也占據了重要位置。

新課標對閱讀的高度重視和明確要求,對教師如何提升兒童閱讀素養提出了挑戰。為此,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和親近母語聯合推出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項目,致力于為老師們提供系統的學習成長方案。

此套課程圍繞兒童誦讀、圖畫書、整本書幾大板塊展開,此外還有詩歌、兒童故事、小說、散文、非虛構作品等九大文體的欣賞與教學范式,旨在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培養專業的兒童閱讀教師。本項目從2020年開始實施,一經推出便吸引了眾多學校和熱愛閱讀的老師、家長、兒童閱讀推廣人踴躍報名。

如今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指導兒童閱讀?

不妨來看看這些參與學習的一線教師、學校和區域的教育部門,是如何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們真正愛上閱讀的。

【一線觀察 | 老師這樣做】

家校共育,攜手組織活動推廣閱讀

“雙減”政策為每個家庭“減”出了更多的閱讀空間和時間,每個家長都有機會協助孩子閱讀。華中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小學的王婷婷老師采用如下方式組織家庭閱讀分享會:

一是通過教師指導,讓讀書活動流程化。挑選班級中平時比較愛閱讀的學生家庭,一起組織讀書活動,并整理成簡單可模仿的流程案例,包括前期準備、共讀書目、開展流程、活動照片和反思等。

二是號召家長參與,擔當領讀員和助讀員。將學生家庭按區域分為不同的閱讀小組,每個小組推選1位家長擔當領讀者,其他家長為助讀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定期組織閱讀活動。

“課文+整本書”,以精讀培養閱讀興趣

精讀一本,勝過泛讀十本。通過精讀習得的閱讀方法和獲得的閱讀體驗會深植于學生的記憶。西安未央煜星外國語小學的辛芳老師,每學期都會結合單元教學需求,帶學生精讀1—2本主題書籍。比如,在進行四年級上冊“神話”單元的教學時,辛芳老師帶領學生共讀了《中國古代神話》。

提前規劃,遞進閱讀。提前設計出整本書的閱讀單,共分為自讀感悟—理清故事—人物品鑒—對比閱讀四個部分,通過課堂外的閱讀強化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

設計作業,助力閱讀。為給學生留出更多的閱讀時間,根據學情差異設計分層作業,避免機械訓練。如基本的識字作業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課上檢測的情況確定書寫內容以及數量。

豐富活動,深入閱讀。在神話故事閱讀進入品鑒人物的環節時,借助展板,讓學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話人物檔案,包括人物名稱、人物地位、秘密武器、神力值、相關故事等。

學生在沉浸式的精讀中不僅感受到了閱讀趣味,也能逐步遞進深入思考書本內容,收獲頗豐。

“環境+課程+活動”,全方位打造書香班級

濟南市中區育秀小學的張爽老師,她從閱讀環境、閱讀課程、閱讀活動三個方面切入,全方位打造書香班級。

因地制宜,設置“L”形讀書角。她將五個書架與教室后墻結合,圍成一個“L”形的班級讀書角。選書區和閱讀區互不干擾,學生在選書區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在自己的位置上或者內部閱讀區域讀書。

任務督促,持續推進經典閱讀。張爽老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西游記》時,首先進行為期一周的導讀課,逐句解釋大意。自由閱讀時,布置學生每讀一回,就圍繞這一回寫讀書筆記,內容可以是積累的詞語、有趣的小段落、章節概括、閱讀感想等,隨學生自己的心意,不限字數。

創意產出,延續閱讀熱情。比如,張爽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制作《西游記》文創。學生們創意無限,制作了“金箍棒”中性筆、豬八戒冰箱貼、《西游記》明信片、師徒三人的同款兵器、人物手繪等等。張老師還將他們的手繪作品印制到帆布包上。

這樣的經典閱讀,不只有輸入,更有輸出,讓學生受益匪淺。

【一線觀察 | 學校這樣做】

柳州市文惠小學:“生長型”課程豐盈孩子們的生命

從一所不足5畝地的校園,到擁有4個校區、3000多名師生的集團校,柳州市文惠小學多年來堅定閱讀立校的信念,堅實地走在推廣兒童閱讀的路上。學校總校長陳意曼說:“我們是一群擁有夢想的點燈人,夢想著閱讀的明燈能照亮孩子們幸福的人生旅程,我們一路點燈,相信閱讀的力量。” 培養閱讀師資團隊是陳校長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2021下半年,文惠小學教育集團結合“雙減”要求,給老師們提供了“個性化發展菜單”以供選擇,近30位語文老師根據學科專業提升與自身發展需求報考了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課程(初級或中級)。

教師們學以致用,將在師資能力認證課程中學到的方法靈活地運用于語文課、閱讀課和語文實踐活動中,并結合“文惠生長型”課程,開設兒童閱讀工作室,打破班級壁壘,吸納不同年段的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用閱讀豐盈孩子們的語文學習,進而提升語文素養。

珠海市高新區禮和小學:用閱讀激發興趣滋養童心

禮和小學坐落于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科技創新海岸。學校一向重視閱讀,有著多彩的閱讀課程和藏書豐富的美麗圖書館,希冀在博覽群書中激發兒童對大千世界的興趣,在書香彌漫里定格孩子多彩的成長瞬間。

“雙減”政策發布以后,禮和小學的老師們認真領會“雙減”意見精神,并制定相關的課后服務計劃。分時間、分年級設置托管班,由值周行政、值周教師深入不同的班級,和生活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作業書寫。

課后服務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更要提升。禮和小學除了讓老師加強日常學習,開啟親近母語書香校園(示范版)相關內容進修外,還選拔了26位語文教師參加了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課程的學習。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同時,這些老師們用閱讀點亮孩子的童心,用文字陶冶孩子的情操。

【一線觀察 | 區域這樣做】

廈門市海滄區:閱讀之林日益蔥蘢

2019年,親近母語“閱讀地平線計劃”正式在廈門市海滄區落地。兩年多以來,全區25所學校在閱讀環境打造、閱讀文化建設、閱讀師資培養、閱讀課程落實、閱讀活動開展及家校協作共育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有700名小學語文教師、32500名兒童受益。

為全力推進課程師資建設,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教師集中培訓與研習,配合日常區級教研、指導校本教研等,全面提升教師課程實施能力;以親近母語在線課程為補充,全力提高專業能力;通過組織誦讀比賽、表演、推薦課堂展示等方式,激勵教師主動地學習與成長;在《海滄教育》上設立專輯發表優秀教師關于閱讀的文章。通過這些可持續、全方位的途徑,培育日趨穩定的閱讀師資隊伍。

集中培訓與研習,促進理念更新

西寧市城中區:“點燈人”點燃閱讀的火種

2015年9月,“閱讀地平線計劃”落地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通過兩年多的扎實實踐與勤勉推進,城中區21所學校的2萬余名師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閱讀的火種一經點燃,便不會熄滅。“閱讀地平線計劃”給城中區帶來的重要價值之一,便是培養了眾多“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夢想、眼中有方向”的“點燈人”。城中區南川東路第二小學的校長彭娟便是其中優秀的代表。

為了響應“雙減”政策的號召,應對課后延時班全新的閱讀教學需求,彭娟老師帶領工作室全體成員集體報名參加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課程的學習。

過去的一年來,工作室的老師們根據課程所學,從低、中、高三個年段入手,全面開展兒童閱讀課程的實踐探索。

兒童閱讀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工程之一,兒童閱讀師資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課程參照國際標準,依托國家級課題研究與親近母語二十年的師資培養研究和實踐基礎開展,包含初級、中級、高級課程(高級暫不開放)。

標簽: 培養專業兒童閱讀教師 助力新課標閱讀目標落地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