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0年前的礦泉水,是不是在誤導消費者|新京報評論
自稱“水齡16500年”的礦泉水,不管從銷售價格角度分析,還是從科學角度看,都偏離了消費者的正常認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瓶塑料瓶裝礦泉水,上面寫著“水齡16500±150年”。圖/網絡截圖
文?| 馮海寧
近日,上海一女子在高鐵上花15元買了一瓶塑料瓶裝礦泉水,上面寫著“水齡16500±150年”,該女子懷疑,是不是喝到“古董水”了?該款產品的公司客服回應上游新聞稱:“我們水的礦化周期比較長,你現在飲用的每一滴水都是16500年前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所專家對此表示,不科學。
無論是看到產品包裝上印有“水齡16500±150年”,還是客服稱“每一滴水都來自16500年前”,都讓人難以置信、匪夷所思,因為這種水齡表述一下子把人拉到了遠古時代——今天的人竟然喝到遠古時代的水,似乎有穿越一般的體驗,感覺極不真實。然而,這種“古董水”是真實存在的,高鐵上就有售。
這種礦泉水從何而來?企業客服表示,“我們的水來自于珠峰的冰川水,沉降地下之后經過一個漫長的礦化過程,通過珠峰腳下的泉眼自涌到地表,出來的水是大約16500年?!边@一回應看似為“水齡16500年”提供了“依據”,但不管從銷售價格角度分析,還是從科學角度看,都偏離了消費者的正常認知。
樹有樹齡,水有水齡,通過科學方法都是可以計算的。該企業客服稱,“水齡16500年”這個數字是專家組通過科學手段測算出來的,但這也只是自說自話,說服力不足。而且自然資源部水方面專家指出,水是流動的,若有補給,補給后水的水齡情況不一樣,即“水齡16500年”說法不科學。
按照專家說法,“水齡16500年”屬于偷換概念,即新補給水也算入16500年。其還認為健康水與水的年齡是兩碼事。由此看,自稱“水齡16500年”礦泉水有點像“神話”傳說,用一個模糊的“神話”來作為該產品賣點,但該“神話”經不起科學推敲。
不科學的產品宣傳語,還涉嫌違反法律規定,誤導消費者?!稄V告法》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第十一條規定,廣告使用數據、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等引證內容的,應當真實、準確,并表明出處。反觀“水齡16500年”,沒有出處,數據真實性可疑。
幾年前,一些售價20元、30元一瓶的“天價”礦泉水,以“優質水源地”等為賣點銷售,就曾引發質疑。如今,有關礦泉水的各種故事仍在演繹。就“水齡16500年”礦泉水而言,假如這種水齡數字真實不虛,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其售價15元一瓶,一點不貴。但“水齡16500年”遭遇質疑,很難自圓其說。
相關部門不妨根據媒體報道,對“水齡16500年”礦泉水進行深入調查,看看其是否真的在誤導消費者。
撰稿 / 馮海寧(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吳興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