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教案、與學生溝通、定期家訪……在四川小金縣,22歲的謝博卿每天忙碌而充實,身為江西財經大學“映山紅”第四屆支教團的成員,她明白,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就是對社會作貢獻,就是青春的意義。
過去10年間,“映山紅”支教團一批批志愿者走出校門,逐夢西部。在祖國的川西高原、云貴高原和西北邊疆,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在一個個挑戰中淬煉、成長,讓青春之花綻放。
揚斗志,立志西部獻愛心
夏日艷陽當空,笛聲悠揚回蕩。在四川小金縣,23歲的陳丹妮在離別時,把自己最喜愛的一曲笛子送給了朝夕相處的孩子們。過去一年里,陳丹妮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定期家訪,經常和孩子們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困難,成為當地孩子們眼中的“知心大姐姐”。
江西財經大學于2013年8月啟動志愿服務,至今,“映山紅”支教團已累計招募8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美興中學、城關第二小學等學校進行定點服務。10年間,支教范圍實現了從一省區兩校向三省區七校的跨越。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是大學生走進西部的初心,但志愿者走出校門后,還需要經受環境、飲食等眾多考驗。
第一屆“映山紅”支教團團長易紅全來到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城關第二小學支教。“這里常年干燥,雨量稀少,氣溫變化劇烈。”當地的氣候讓易紅全有些“吃不消”,“為了滿足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我能堅持,克服一切困難。”
做實事,奉獻青春勇擔當
基礎教育是支教志愿服務的主要任務。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江財支教團在四川省小金縣美興中學開展“筑夢空間”義務輔導班服務。研支團成員根據學生的摸底測試結果制定差異化、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盡力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此外,他們還開設硬筆字練習班,幫助當地學生了解漢字的魅力。“練字能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再辛苦也值得。”第六屆支教團成員葉承輝說。
“映山紅”支教團成員王夢穎在四川省小金縣城關二小志愿服務時發現,當地學生因學校教室無熱水供應,在冬天易感冒發燒。王夢穎和其他成員就提前燒好熱水,并在晚自習下課后將熱水送到學生寢室。
為了讓支教學校的孩子們喝上干凈健康的水,支教團發起了“冬日暖陽”水杯募捐活動,為城關二小15個班均添置了一臺立式飲水機。支教團還累計為城關第二小學捐贈杯子1500多個,讓孩子喝上放心水。
2021年,“映山紅”支教團倡議大學生用手織圍巾為小學生送溫暖,短短半個月,1791條各具特色、設計精巧、美觀舒適的手織圍巾就跨越1700多公里,來到城關二小的學生們手中。
截至目前,支教團募集資金逾140萬元,圍繞鄉村振興打造了一批精品幫扶項目。開展四川校友“一對一”結對幫扶,設立“格桑花開基金”,發起“一元捐”愛心微公益,累計捐款53萬余元;籌集圖書上萬冊,共建“愛心圖書館”3個;構建“筑夢空間”義務輔導,推動學生在“雙減”中全面成長……
深扎根,紅色育人顯成效
2022年3月,“映山紅”支教團在四省五校開展了“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在支教團成員的講述中,當地孩子們了解了很多在江西紅土地上發生的感人故事,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生動又深刻的紅色故事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啟發和感悟。
在紅色中洗禮,在紅色中成長。學校支教團的志愿者們與當地學生一起重溫初心,將“映山紅”的種子播撒到西部,推動紅色精神廣泛傳播。
如何展示祖國發展,講好紅色故事?支教團成員以“不同年代的同齡人”“長征路與我們的支教路”“井岡山、婁山關、夾金山上的故事”“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等主題,帶領孩子們用畫筆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在黨史故事中“云游江西”“紅色走讀”,讓“紅心”照亮“童心”。
江西財經大學團委書記夏賢鋒介紹,“映山紅”支教團長期將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用豐富的紅色資源講述生動的紅色故事,提升了紅色精神的影響力,不斷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