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職業大學教師沈桂登從教38年,資助貧困學生超10萬元,記了36本“談心筆記”——
“登爸,我們來看您了,您最近還好嗎?”不久前,揚州市職業大學畢業生蔣蘇豫和王艷又一次前來看望他們的恩師沈桂登。
沈桂登是揚州市職業大學師范學院教師,每逢節假日,他都會收到學生的問候和祝福。從教38年來,他拿出工資資助班里貧困學生累計超10萬元,先后被評為“揚州市師德先進個人”“揚州市師德模范”等。學生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登爸”。
蔣蘇豫說,當年她是揚州教育學院(后與揚州市職業大學合并)五年制大專二年級學生,沈桂登是班主任兼歷史教師。一天,蔣蘇豫找到沈桂登,哽咽著說:“沈老師,我不想上學了……”原來,蔣蘇豫10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全靠父親一人支撐她和弟弟的生活與學習。2004年,父親又確診癌癥晚期。蔣蘇豫偷偷哭了幾天后,決定輟學打工,幫父親減輕家里負擔。
了解緣由后,沈桂登用堅定的口吻告訴她:“一定要上學!”沈桂登在班級發起“關愛貧困生”活動,并在全校倡議大家獻愛心,幫助包括蔣蘇豫在內的3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活動共募集善款8000多元。“沈老師還把他的班主任津貼、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取出來給我們。他不僅在學習上指導我,還在生活上開導、鼓勵我,給了我面對生活的信心。”蔣蘇豫說。
2007年,蔣蘇豫的父親病逝。臨終前,他和沈桂登見面,請求沈老師多照顧女兒。此后,沈桂登擔起“父親”的重擔,在蔣蘇豫結婚生子、工作升遷等人生大事上,始終默默關心與幫助。
“我都畢業20多年了,沈老師還經常關心我,真的讓我特別感動。”王艷是沈桂登在高郵師范學校(揚州市職業大學師范學院前身)的一名學生。1991年進校后,王艷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只考了60分。這時,班主任沈桂登找到她諄諄教誨:“人生就像乘公共汽車,提前在這站下車,前面可能會有更多的風景就看不到了。”一席長談敲醒了王艷。她調整心態,在學習上一路高歌猛進,1994年被保送至揚州大學,4年后留校任教。“沈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王艷說。
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是沈桂登對學生始終如一的態度。他經常為學生代繳學費、墊付醫藥費、購買營養品等,每年春節還邀請貧困學生到家里吃年夜飯。他有一個習慣,與每個學生談心后都會做記錄。38年來,他寫了36本筆記。“每個學期我會和每個同學進行一次比較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家庭和學習情況,包括他們平時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沈桂登說。
李雪松是沈桂登在筆記中提到的眾多學生之一。當年求學時因為患了氣胸,他在沈老師家里吃住了一年。沈桂登把書房收拾出來,在里面加了張床,變成李雪松的臥室。每天,沈桂登和妻子都精心照料李雪松的飲食,關照他的學習。“有一個冬天晚上特別冷,我正坐在床上看書,沈老師和師娘敲門,端來一碗魚湯放在我的床頭。我含淚喝了下去,在心里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像沈老師那樣的老師!”
畢業后,李雪松成為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一名教師。他說:“沈老師有父親般的慈愛,有兄長般的仁厚,他是我人生路上永遠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