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單元教學,是傳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既能推動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同時也能培養多元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獨立的良好學習習慣。近日,崇州市明湖小學校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以大單元教學邏輯為基底,結合個人創新教學方式,開啟了單元課堂,幫助學生們梳理學習框架,掌握學習脈絡,提升思維能力,掌握文字主旨。
楊虹老師執教單元開啟課《蜘蛛開店》,提出問題——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以此得出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改變。提出本單元的主線問題:為什么改變?做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為之后的課程理清脈絡,打好基礎。
謝堯老師對單元開啟課《蜘蛛開店》進行了同課異構,創設有趣的情境,帶學生在森林之旅的情景中探究課文。同時對蜘蛛開店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探究,展開討論:蜘蛛怎樣才能把店開成功?深挖知識本質,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提升發展。
王鳳老師執教單元用模課《小毛蟲》再次運用主線問題,探究小毛蟲的改變,結合小毛蟲的做法和改變,探尋人生的發展規律,學習應對瞬息萬變世界的方法。
李嬌芋老師執教單元遷模課《大象的耳朵》,通過學習線索:“是什么?為什么?結果怎么樣?”結合小動物的話和大象的做法,探究改變發生的原因,思考該不該改變。
徐卓茜老師執教單元遷模課《青蛙賣泥塘》,讓學生分角色飾演課文中的動物,讓學生在趣味演繹中結合青蛙的做法和結果,分析改變的原因,探究最后為什么不賣泥塘。
楊佩老師執教單元總結課,帶領學生回顧單元主線。通過單元主線結合補充文章《邯鄲學步》《小猴子變人》再次鞏固思維架構,探究在不同的情況下,究竟什么時候改變,什么時候不變。
老師們以課促研的單元教學活動,不僅各具特色,還都統一地抓住了啟發,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的重點。如通過提問互動引導探索文章主旨;通過創設情境探究文章難點;通過扮演模擬分析文章邏輯脈絡。好的課堂幫助孩子們培養探索意識,探尋文章背后的道理,自主掌握大單元中各文章的聯系與內容意義。
在未來,明湖之師們將會持續專注個人專業發展,強化學習大單元教學知識理論,并逐步實踐運用到課堂之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更美好的明天。(黃小林 通訊員 徐卓茜)
崇州市明湖小學校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