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開學伊始,適逢中秋佳節,內鄉縣第一小學9月8日舉行“濃情中秋家國夢圓”主題活動,將傳統節日與現代教學相結合,實現班會、實踐、文學、繪畫多維融合,群體與特殊個體全面關注。孩子們身著漢服,過一個有知識、有行動、有感情、有意義的中秋節,在藝術浸潤中,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在活動感知里,厚植家國情懷。
“濃情中秋家國夢圓”主題活動分年級、分群體進行。
六年級的孩子們同上一節“中秋主題班會課”,班會主題“中秋樂家國情”,孩子們在這一主題下歡聚一堂,暢享中秋之樂,暢敘家國情懷。
五年級級段舉辦中秋元素詩詞會:飛“月”令、詩歌吟唱。《月下獨酌》、《春江花月夜》、《明月幾時有》這些經典古詩詞從孩子們口中吟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與“月”有關的詩句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古詩詞也因此在孩子們的口里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讓人深深感受到這些穿越歷史長河而來的語言文化的魅力,古人的浪漫和家國情懷也融進現代孩子的血液……
三、四年級參與的是“濃彩繪中秋”,讓學生現場作畫展示設計理念,“我手繪我心”,孩子們各展所長,從中秋節的故事、來歷,過法、對中秋節的新奇構想等都通過豐富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創意地表達出來了。
一、二年級是“童聲嘹亮說中秋”,孩子們通過嘹亮歡快的中秋兒歌:“初一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峨眉,十五十六圓又圓。”“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袋里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等,還聽著講著有趣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民間故事,孩子們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
最特別、最洋溢溫情的是留守兒童會議室專場,在這里舉行的主題是“校園中秋月更圓留守兒童愛相伴”。在這個合家團圓的日子,這些因為各種原因而留守的孩子,他們有的幾乎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更不能在爸爸媽媽懷里撒嬌,享受溫情,只能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守在家里漫長度日,客觀地說,他們的童年是帶著一點點灰色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他們定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學校的領導體察細致入微,及時給他們送去了人文關懷,貼心地把這些孩子聚在了一起,還請來了專業的糕點師教他們做月餅,老師也陪他們過中秋。
活動分為四部曲:一、懂感恩:我給爺奶獻月餅。孩子們把學后親手制作的月餅獻給辛勤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感謝他們的辛苦陪伴和照顧,叮囑他們要保重身體;二、通視頻:母子連線訴衷情。老師們用自己的手機讓孩子們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視頻通話,問候自己的爸媽,讓他們看看自己做的月餅,告訴他們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安心工作,不要擔心自己,有的孩子說著說著就哭了,視頻那頭的媽媽也在抹眼淚,互訴衷腸,相互安慰,這濃濃的親情讓在場的無不動容,視頻里的家長也向老師和學校表示了感謝,讓人感覺到這真是一個暖意濃濃的中秋節;三、寫賀卡:紙短情長話思念。孩子們把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化成文字,工整書寫在學校為他們準備的賀卡上,然后會統一寄給他們的爸爸媽媽。四、宣誓。他們齊聲宣誓:遠離思念,戰勝孤獨,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感恩父母,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發奮圖強!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雖然人不在身邊,但是還是愛自己的,要對父母、爺爺奶奶、老師學校和社會心存感恩,把思念和孤獨化作學習的動力,積極樂觀開朗地面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此次內鄉一小舉行的“濃情中秋家國夢圓”主題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教學的結合上又跨越了新的臺階,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時間節點兒又留給孩子更多難忘的記憶,讓傳統節日和家國情懷再次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具有民族情懷開拓視野的接班人”的培養目標。
(通訊員 張小佩 供稿)
標簽: 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