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昌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率先“作示范、勇爭先”的更高要求,加快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完善多元化“兩山”實現路徑,積極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率先完成2020年度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工作、率先上線根據新技術規范開發的GEP在線核算平臺、率先開展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探索,科學測度綠水青山“含金量”。
圖1 2020年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空間分布圖
一、因地制宜構建本土化核算評估體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成立了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工作組,建立由市發改委牽頭,市統計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聘請國內一流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GEP核算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并對各部門相關業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二是形成標準化技術規范。南昌市充分銜接國家及省級部門最新發布的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結合南昌市自然氣候特征和經濟社會實際,形成了《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試行)》,詳細說明GEP核算的指標體系和方法。三是確定本地化核算參數。篩選出十余項本地化參數,創新采用歷史文化服務價值核算方法。明確區域內各類生態系統類型及分布,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確定核算模型方法與適用技術參數,科學開展各類生態產品實物量與價值量核算。
二、守正創新編制獨特的統計報表制度
一是積極完善統計報表制度。組織編制《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統計報表制度》,科學掌握南昌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規范GEP核算基礎資料采集,客觀反映南昌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二是科學進行核算數據分類。收集統計南昌市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人口衛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相關的基礎資料,將GEP核算中涉及的數據細分到各部門,并按照數據的統計調查頻率將報表數據分為年度更新和低頻更新數據表庫。
三、科學系統核算真實的生態產品總值
一是強化數據收集。通過問卷調查、實地采集、部門搜集、文獻檢索、遙感影像判讀等各種手段搜集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所需的各類數據,共獲取調查問卷約1000份、實地噪聲數據306份、土壤樣本270份;再結合各部門提供的100余份生態系統監測、環境監測、社會經濟活動、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數據形成了基礎數據核算體系,確保核算數據的科學性。二是強化平臺建設。建立了部門填報、數據審核、一鍵核算、決策支撐的全過程、自動化生態產品價值精算平臺,可對南昌市任意區域的GEP進行一鍵自動核算與可視化管理并形成分析報告。該平臺屬省內第一個集GEP統計和GEP核算為一體的在線計算平臺,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圖2 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精算平臺界面
目前,南昌市GEP核算工作推進有序,在全省率先形成2020年市級GEP核算初步成果,該成果充分體現了南昌市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國際濕地城市的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特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