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楊陽)近日,浙江寧波北侖區教育局發布《勞動教育實踐手冊》,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規定了學生在中小學期間需掌握的99項勞動技能,并要求學校每學期對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進行綜合性評價。
據了解,這99項勞動技能主要圍繞日常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基本上是中小學生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應對技能”,如小學一年級需掌握洗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課桌、使用掃把和拖把;小學二年級要學會清洗內衣褲、穿系鞋帶、清洗碗筷水杯;初中七到九年級要掌握衣物縫納,合理規劃零花錢等。
“在前期的調研過程中,許多老師反映不少孩子在小學低段時還沒有熟練掌握系鞋帶、包書皮、剪指甲等經常需要用到的‘技能’。”北侖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史科貽介紹,他們在制定實踐手冊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難度遞進階梯式設計,努力讓學生在每個學期都能夠熟練掌握幾項勞動技能,在學習勞動技能的過程中學會獨立自主。
據悉,自去年9月《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正式頒布以來,北侖區不斷探索深化區域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成功創建浙江省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今后,《勞動教育實踐手冊》中的“99項勞動技能”將成為全區中小學生的必修內容。學校將利用日常的勞動課、課后服務時間、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勞動周活動、學校特色勞動項目活動等,對同學們進行技能傳授,并引導他們在校、在家進行練習,最終達到在生活中能夠熟練自主地掌握清單規定的勞動技能的目標。
“相較學科類科目的評價,勞動教育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勞動綜合素養,所以,我們將按照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從學生的平時表現、年(學)段綜合考評、勞動素養監測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以評價為導向,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史科貽說。
北侖區學生自主削果皮。北侖區教育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