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跟喜歡的老師讀想讀的書
2022-07-06 09:35:27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3日,星期日,清晨6點,深圳市龍華區第二實驗學校教師潘唯女在中國教育報讀書會常生龍老師的兩個讀書群發布了第五天的閱讀任務。【任務一】閱讀第一章三、四節:《以“應對”為中心的學習和教學》《“應對”的教師的身體和言語》,寫寫自己的收獲或感悟,完成打卡。【任務二】聽常老師“每日分享”音頻《細解“主體性”》,將收獲、感悟用自己的方式留痕。【任務三】閱讀研伴整理的成員第四天打卡內容匯編。

作為讀書積極分子,潘唯女承擔了讀書群“小助理”的角色:每晚對教師們的打卡數據進行下載和整理,并進行優選匯編,再把第二天的閱讀任務制作成圖片。早上6點,這些內容和“常老師每日分享”的音頻準時在近500人的兩個讀書群發布并置頂。潘唯女置頂的群信息如清晨第一聲鳥鳴,喚醒了讀書群教師們與書為伴的新的一天。

領讀:為教師帶去閱讀勇氣

“喜歡閱讀的教師很多,喜歡買書的教師也不少,但將一本書認真讀完對一些教師來說并不容易。有相當多的教師在開始閱讀教育專業書籍時,常會遇到讀不懂的地方,這個時候往往會失去讀下去的信心。”基于這一觀察,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常生龍欣然接受了中國教育報的邀請,成為“給老師的讀書會”的第一位領讀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帶動,給教師們帶去閱讀的勇氣。

6月28日,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在常生龍老師《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主題講座中拉開帷幕。常老師通過自己的經歷說明閱讀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從圍繞學科本體知識進行的閱讀,圍繞提升教育管理能力進行的閱讀,圍繞設計課程、組織教學、實施評價進行的閱讀,圍繞腦科學與學習科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的閱讀,圍繞教育觀念和教育哲學進行的閱讀,圍繞學習中國優秀文化、世界先進文化而開展的閱讀,圍繞“五育”的整合和協調一致而進行的閱讀7個維度,闡明自己的閱讀主張——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

2003年,常生龍在顧泠沅教授領銜的上海市“行動教育”高級研修班與日本學者佐藤學所著《靜悄悄的革命》相遇。“到現在還能回想起當年讀這本書時的激動,佐藤學對學校、教師、課程的深刻闡述,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與反思。”他說。他還記得閱讀時曾用不同顏色的水筆對書中精彩的語句進行了勾畫,還旁注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并向不少朋友、同事推薦此書。在做校長期間,他也曾為教師們集體購買過這本書,希望大家通過閱讀,能夠對今天的教育改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將近二十年之后,作為“給老師的讀書會”的第一位領讀者,常生龍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本并不厚重的《靜悄悄的革命》。“你一旦開始閱讀,就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他希望把這種暢快的閱讀體驗傳遞給更多的教師,也想讓這本“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著教育真理”的教育專業書籍帶領更多教師走進閱讀的美麗新世界。

共讀:如切如磋相互砥礪

“給老師的讀書會”第一期共讀從6月29日開始。此前,常生龍在潘唯女的協助下,制訂了《靜悄悄的革命》21天閱讀計劃,建了兩個線上領讀群。潘唯女說:“為了尋找真正愛閱讀、想閱讀的志同道合者,營造社群深度交流的閱讀氛圍,我們還設置了入群的‘小門檻’。”

“中國教育報讀書會常生龍老師領讀群”很快就吸引了幾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群滿了,通過二維碼掃描無法入群,怎么辦?”有的教師不得不到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評論區留言求助。

“每天早上被潘老師的小打卡任務喚醒,睜眼的一瞬間感覺無比美好。”讀書群教師的一天真正是從閱讀開始的。

7月3日是“給老師的讀書會”開啟后的第五天。這天常生龍老師分享的音頻主題是《細解“主體性”》。上午,有一位甘肅的教師在群里發問:“如何理解‘被動的能動性’?”下午,長沙的楊劍兵老師貼出了自己的讀書筆記:“在第一二節中,作者給我們打破了‘主體性’神話,常老師今天的音頻分享中也講到了對主體性的理解。我認為,‘主體性’是要進入老師意識里的,但是不能把主體性看作神話,不可以偏概全,不能用形式上的主體性代替真正體現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為一體的‘潤澤的教室’。這里‘潤澤的教室’是拋棄了主體性束縛,是指以可被稱作‘被動的能動性’的‘應對’為基礎而開展的教室里的活動。”晚上,成都的熊燕芳老師在讀書群分享了一篇文章,并留言:“如果還有老師讀不懂‘被動的能動性’可以看看這篇。”

讀書群是安靜的,讀書群也是熱烈的。研讀伙伴們相互討論,彼此激勵。

22點30分過后,群信息更新的提示頻頻閃動:23點30分,“小小完成了每日任務”“時光里的一條魚完成了每日任務”;23點41分,“WW完成了每日任務”“子非我完成了每日任務”……閱讀的一天伴隨著教師們的閱讀打卡結束了。

在這里,成為推動閱讀的種子

“讀書很多年,只是在書林中漫步,隨意、單一、散亂。現在跟書友們一起在常老師的帶領下,有程序,有體系,有輸入,有輸出,希望通過這樣的深度閱讀,使自己的思維和教學都得到躍升。”“看到老師們苦于感悟文字功底淺薄、困于思想深度不足,其實我也有這種力不從心,但堅持閱讀堅持思考堅持練筆,相信一定會獲得‘靜悄悄的革命’的力量。個人覺得:三言兩語寫收獲,只言片語書感悟,肺腑之言為最真。加油友友們!”“和全國各地的老師一起讀書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靜悄悄地聆聽,靜悄悄地思考,靜悄悄地學習,讓我們內心發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特別感謝平臺的組織者,感謝各位積極撰寫讀書筆記的老師們,給大家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學習氛圍。”……共讀第六天,教師們紛紛在群里寫下自己的感想。

常生龍注意到,一些教師原本只是作為旁觀者,不太愿意發言和交流,幾天之后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一上來就是一篇長長的感悟。面對教師們越來越“燃”的讀書熱情,常生龍老師也頗有感觸:“從這一周的情況看,要做好領讀者,一是需要開展破冰行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們敞開心扉,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教育教學的各種困惑傾訴出來;二是要營造一個互相支持、平等對話的交流環境,讓大家可以互相借鑒各自的經驗和想法,在交流反思中獲得教育的智慧;三是要抓住大家在共讀相關篇章中普遍忽略的問題或關鍵點,引導大家重新思考,不斷品味,產生新的頓悟。”

作為專業的主流教育媒體,中國教育報經過近二十年的挖掘與發現,會聚了上百位“年度推動讀書人物”。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邁出了打造教師共讀IP的第一步。

“每一本好書都是寶藏,帶動更多老師、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當我們發出這樣的邀請,致力于在師生中推動讀書的數十位教師欣然接受了領讀者的任務。

“你是不是明明想要閱讀卻不能開始?你是不是買了很多書但都堆在角落里一次也沒有翻開?你是不是讀了很多書卻不知道怎么轉化為成長的養分?加入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吧!”當我們發出這樣的邀請,有成長意愿的教師們紛紛響應。

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還是培育“閱讀種子教師”的平臺,領讀者除了深度領讀一本書,還肩負推薦種子領讀人的責任。讀書社群中表現優異者將有機會成為“閱讀種子教師”,中國教育報將為這些教師提供分享展示的平臺。

7月5日,第二位領讀者袁衛星登場,開啟了第二場“給老師的讀書會”。

用閱讀引領教師成長,用思考破解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中國教育報總編輯周飛表示,中國教育報“給老師的讀書會”將利用豐富的領讀者資源,探索社群共讀模式,讓更多的教師“卷入”這場讀書的大潮中來。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6日第9版

標簽: 跟喜歡的老師讀想讀的書 meta name=descr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