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學。七十一載潛心稼穡初心不渝,七十一載枝繁葉茂碩果飄香。如今的青島農業大學已經發展壯大為一所擁有城陽、平度、萊陽、藍谷4個校區和現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的省屬本科院校。學校緊緊圍繞“厚基礎、精專業、強能力、重應用”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矢志三農、勤奮求實,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鮮明辦學特色,著力培養價值追求高尚、專業精神執著、作風嚴謹扎實、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強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構建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辦學格局。目前,學校已擁有農、工、理、經、管、文、藝、法8個學科門類、25個教學院部、82個本科專業、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類別,教職工2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
以特帶優,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青島農業大學是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單位,被評為“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項重點建設大學。作為“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項重點建設大學,學校獲批國家級別、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5個,國家級別特色專業4個,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7個,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2個。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青島農業大學在學科引領戰略下,師資力量日益雄厚、科研產出更加高效、社會服務精準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作為農科特色高校和山東省“雙高”建設高校,青島農業大學緊盯國家戰略需求,與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深入合作建立產業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打下堅實基礎。積極發揮農科特色優勢,開拓辦學思維,創新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致力于打造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蓄水池。
在深挖自身辦學優勢資源的同時,學校借助多方社會力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農業部門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等國家農業科研機構達成共建協議,在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植物保護、農學、園藝、煙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園林、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13個專業設立創新實驗班,實行小班化教學、導師制培養,建立完備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
聚力“雙高”,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學校全面對標世界前沿賡續接力,以學科建設為抓手,構建起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全鏈條全領域的涉農學科集群。強化內涵建設,注重特色發展,打造優勢學科。學校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化學學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產學科為山東省高水平學科,水產學科、植物學與動物學(含草學)為山東省一流學科。學校建有山東省重點學科8個,國家科技創新平臺(研發與培訓基地)9個,省部級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工程實驗室等)37個,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廳級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43個。
強勁的學科發展態勢,吸引匯集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學校擁有“雙聘”兩院院士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級別、省級稱號人才近300人,兩支教師隊伍獲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入選科技部門2020年公布的“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是山東省僅有的入選高校。
學校始終堅持圍繞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設立研究課題,面向生產實際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堅持科研做在田間地頭、論文寫在廣袤大地、成果留給人民百姓,形成了“以滿足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積極開展應用研究”的科技創新特色。在植物遺傳育種、動物遺傳與品種改良、現代農業裝備研發、生物制藥技術、服務鄉村振興、現代傳媒技術研發、生化分析及生物傳感、食品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
學校著眼國家戰略和科技前沿,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8月,與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3月,成立青島農業大學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生態高效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近20年來,學校堅持服務黃河流域、服務鹽堿地綜合利用,同時積極與農高區開展全方位合作,先后組織300余名科技特派員扎根黃河流域廣袤鹽堿地,接力奮進,堅持系統化理念,探索鹽堿地規律,篩選培育了耐鹽堿牧草、農作物、果樹、花卉等16類300多個品種品系,為黃三角鹽堿地鄉村振興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培育“雙創”,實踐產出導向育人理念
在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第一動力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創新素質和創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學校始終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教育理念,以服務學生發展為原則,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對標國家一流專業和“四新”專業建設,構建“課程教學—科研實踐—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三足鼎立”式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實踐。學校通過完善校內、校外雙導師育人制,校企雙方共同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和“雙能型”產業導師,推進師資隊伍的校企共訓、雙向交流、互融互通,提升師資“雙創”教育教學能力。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拓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渠道,在“理論學習、實踐訓練、學科競賽、項目孵化”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創新創業平臺,使其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培育新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機電工程學院大學生智能農機創新團隊依托農業工程學科的強大支撐力量,圍繞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研發出多部高端農業機械,有的已推廣應用,多次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一、二等獎。
創新完成于實驗室,卻來源于生產生活,并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學校探索“三六六”社會實踐育人模式,重點推進6種類型實踐活動,使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通過跨學科交叉專業課程建設,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精準蓄力。“新農人”“食創客”“植物醫生”“農機超人”“農業工程師”“動漫工程師”“農業職業經理人”……一大批極具產業行業特色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涌現,一條聚焦“雙創”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已然可見。
精準對接,助力畢業生乘風起航
隨著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國家戰略的提出,新農科戰略的快速推進,國家對農業類人才的需求逐年遞增,各地對農科類專業畢業生求賢若渴,農學類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認真落實學生就業“一把手工程”,強化責任擔當,用心用情用力,多措并舉做好就業服務保障,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
持續深化校地校企聯動,與淄博市、諸城市、榮成市等20多個地市人社部門簽訂校地協同人才戰略合作協議或共建人才基地。打造“互聯網+就業”智慧就業平臺,實現就業信息“點對點”精準推送。創新招聘模式,采取“線上宣講,線下入會”的方式舉辦校園招聘等系列活動,組織各類招聘會12場次,專場宣講會500余場次,為1900多家用人單位發布招聘信息,累計為2022屆畢業生提供崗位6萬余個。
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統籌多方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動“走出去、請進來”,走訪校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合作企業,深度了解用人單位及行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形勢和學校畢業生工作情況,為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保駕護航”。本科生近5年的畢業去向落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在青島市及周邊沿海城市就業的學生達70%以上。
“學風好,考研率高”一直是青島農業大學的品牌口碑。從2000年的“考研七姐妹”,到2017年的“考博六兄弟”,學校學霸宿舍、學霸班級頻現。應屆本科生曾創造了總體40.8%考取研究生的佳績,農科類相關專業的考研率在50%以上,專業考研率曾接近80%,班級考研率曾達92%。
2022年,青島農業大學面向全國29個省份計劃招生7575人,類別涵蓋普通類提前批本科(包含公費農科生、種子科學與工程新農科實驗班)、普通類常規批本科(包含校企合作專業、中外合作專業、地方專項計劃)、藝術類本科、“3+4”貫通培養本科,涉及68個本科專業,8個校企合作專業方向,6個中外合作專業,省內6588人,省外987人。
為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擁有國際化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備國際合作交流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學校通過引進、融合國外先進教學理念,探索中外骨干教師聯合執教、外方全程參與管理的“N+0”雙學位培養模式,目前形成了“一個機構,兩個項目”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分別與英國皇家農業大學合作開設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與工程和物流管理4個本科專業,與烏克蘭國立生物資源與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大學合作開設動物醫學專業,與韓國世宗大學合作開設動畫專業,中外雙方學校同時注冊,頒發國內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和國外大學學士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