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讀:北京:以家為起點,社區安寧療護讓生命的最后一程充滿溫暖
2023-04-04 15:24:23 來源:千龍網
1
聽新聞

原標題:北京:以家為起點,社區安寧療護讓生命的最后一程充滿溫暖

近日,北京市加快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建設,增加安寧療護服務供給,取得初步成效。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北京95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安寧療護科,開放安寧療護服務床位650張。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宏稱,該中心探索社區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模式,以家為起點,真正將服務延伸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


(資料圖)

6家安寧療護中心各具特色

北京市衛健委黨委委員王小娥表示,近期,鼓樓中醫醫院、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6家機構全部通過評價驗收,完成首批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的任務。通過科學謀劃,北京建立了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機構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這些醫療機構中,既有三級醫院,又有一、二級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既有中醫特色醫療機構,又有西醫和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機構,還有民族特色的醫療機構,既為全市安寧療護機構的發展打造了示范樣板,又為安寧療護的患者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

以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這是北京首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的安寧療護中心。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宏介紹,中心共設置床位50張,配備醫生6名、護士20名、社工4名、志愿者30余名。近年來,中心始終堅持以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秉承“精誠勤慈”的院訓,安寧療護從無到有,從居家到門診、從病房到遠程,不斷完善社區家庭醫生特色安寧療護服務。

以家為起點,將安寧療護服務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

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服務對象為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下轄的22個社區9.5萬居民(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約3.1萬人),門診中67%以上為老年人,失能老人7900多人。

劉宏表示,在居家上門服務中,家醫團隊發現,有的老人不愿在臨終時選擇有創搶救;有的害怕被送入陌生冰冷的搶救室,見不到親人最后一面;有的患者家屬不知如何應對親人即將離世等。面對患者訴求,2019年,家醫團隊在北京協和醫院安寧醫療團隊的帶領下,開始開展居家安寧療護服務。

“記得曾經有一位即將百歲的終末期老人,希望可以和家人一起度過百歲生日。為了滿足患者需求,在醫護團隊和醫務社工的精心照護下,緩解老人的癥狀,疏導家屬的心理情緒,策劃家屬與老人共度百歲生日,識別老人臨終癥狀,協助開具死亡證明,最終讓老人有尊嚴地居家離世。”劉宏說。

隨著服務量增多,該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制度與流程、規范服務內容和病例書寫、建立轉診機制、組織生命教育宣傳活動等,探索社區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模式,以家為起點,真正將服務延伸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

三年來居家安寧療護服務102人

近年來,該中心不斷完善和創新服務內容,體現家的溫暖。

劉宏介紹,首先是打造社區多學科家醫團隊服務,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內服外治等方法改善患者癥狀;通過臨床藥學,率先在社區開展鎮痛治療;發揮心理及醫務社工作用,協助患者及家屬更好的獲得心理、家庭、社會的系統支持。

其次,將安寧療護納入到家庭醫生簽約的個性化服務包中,從居家到門診、依托“智慧家醫”,探索可穿戴設備監測、線上診療等“互聯網+遠程+安寧療護”服務。將安寧療護和社區醫養相鏈接,通過定期巡診、上門服務,延展到轄區養老院及養老驛站,服務更多有需求的老人。

三年來,中心居家安寧療護共計服務102人,提供上門服務514人次,為67位老人完成居家離世的心愿,安寧療護門診接診216人次,提供電話、微信咨詢1100人次。

日平均接收上級醫院轉診及電話預約患者3至5人

為了讓住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溫度,該中心以家的視角,將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融入到病房改造中,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后,提供醫療決策支持、癥狀控制、舒適護理、音樂療法、芳香療愈、社會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劉宏表示,目前已收治腫瘤終末期及心功能、呼吸功能、腎功能衰竭終末期患者26位,日平均接收上級醫院轉診及電話預約患者3至5人。

劉宏透露,在中心家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的社區安寧療護服務模式在此探索形成。通過首發課題《區域內“1+1+2+N”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模式探索》帶動豐臺區21家社區中心學習實踐,建立“安寧療護指導中心—醫聯體機構—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的轉診通道。通過線上課程、實地帶教等帶動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并成為協和醫院、北京醫院、同仁醫院安寧療護專科護士社區培訓實踐基地。

“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家醫主導下的‘門診—居家—住院’的全流程社區安寧療護服務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全市社區安寧療護服務建設,讓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庭享有溫暖和個性化的家庭醫生安寧服務。”劉宏說。(劉美君)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