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郫都北部新城學校全體師生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奔赴一場與春天的相約。
第一站:追思清明·緬懷革命先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午9點30分,全體師生來到郫都區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寄托深切哀思,追憶紅色歷史,弘揚革命精神。
四月的烈士陵園,清風習習,樹木蒼翠,氣氛莊嚴肅穆,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在莊嚴肅穆的祭掃現場,同學們站得筆直、整齊列隊,認真聆聽、嚴肅參與,向烈士默哀、鞠躬,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鮮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重溫入隊誓詞,繼承先烈遺志。
隨后,同學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追憶革命先烈在反抗外敵入侵、反抗階級壓迫、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視死如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學習烈士們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最后,同學們來到烈士墓園,進行祭掃活動。共同瞻仰了革命烈士墓,一個個鐫刻的名字、一座座屹立的墓碑,將永遠被大家銘記。也激勵師生奮發向上,去書寫屬于他們的歷史和未來。
第二站:走進戰旗·凝聚奮進力量
下午,全體師生來到了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戰旗村。開展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愛國主義教育,參觀了鄉村十八坊、農耕博物館、初心館、鄉村振興館等點位。通過實踐研學活動,學生們牢記革命傳統,傳承紅色精神,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農耕文化、體驗非遺技藝,感受家鄉——郫都區的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隨后,北新寶貝用童真爛漫的色彩,繪出了眼里的戰旗、心中的戰旗,也繪出了五彩斑斕、美麗世界。
第三站:身心體驗·傳承傳統文化
接著,開始了最為期待的體驗項目——非遺三編制作和傳統美食制作,同學們全身心體驗這些傳統民俗工藝,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大家一起認真聆聽非遺傳承人講解以“古城鳥籠”為主的竹編、草編、棕編“三編”傳統手工技藝,觀摩了鞋、帽、提包、扇等精巧制品,也動手體驗編制了草編手繩。
隨后,大家一起體驗制作戰旗美食——鮮花餅,成功的喜悅、勞動的快樂洋溢在每一位北新寶貝的童真臉龐。
合影留念,幸福定格
燦爛的笑臉、童真的手勢都在一聲聲快樂的吶喊中一一定格。同學們一起分享研學實踐活動的收獲與感受:這段研學旅程中,有很多快樂,也許還有興奮、緊張、失落,乃至辛苦、思索……這些豐富多彩的感受和體驗,它會成為一顆“種子”,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種子一定會破土萌芽、茁壯成長。
行走在路上,收獲與成長也在路上。學校計劃聚焦課程教學、場館博覽、互動體驗、研學成果展示、學習評價等,按學生年齡結構特點和發展規劃,構建以紅色研學、城市發展、傳統文化、自然科學、美育藝術等為支撐的研學實踐課程發展體系,和北新少年共成長、共奮進。(江蕾)
北部新城學校,緬懷革命先烈,凝聚奮進力量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