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制約我國養殖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而抗菌藥在防治畜禽細菌感染性疾病中作用重大。改革開放以來,在抗菌藥保駕護航下,我國養殖業快速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上豬、禽飼養規模最大的國家,創造了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而隨著抗菌藥的大量使用,病原菌對抗菌藥產生了耐藥性,甚至出現了“超級耐藥菌”。這使得養殖業、醫學臨床,都面臨缺乏有效抗菌藥物的困境。
困境背后是獸醫藥從業人員曾經的窘境。“上世紀80年代,獸醫社會地位較低,工作環境艱苦,很多人不愿干,但獸醫在動物源頭防控人獸共患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這么重要的行業,需要有人投身學習、研究攻關。”黨的二十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深耕獸醫行業30余年。面向我國畜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她結合自身的研究重點和特色,聚焦獸醫病原微生物耐藥性研究、新獸藥研制等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并入選國家“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
“我國獸醫病原微生物耐藥性現狀如何,它們從哪里來,又將如何有效防控,對我們獸藥科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面對我國缺乏自主的耐藥監測技術、標準體系和動物專用抗菌藥的困境,劉雅紅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級項目資助下,建立了動物源耐藥菌種資源庫。該資源庫菌株數量多、來源廣、持續時間長。他們還攻克了耐藥性的快速檢測技術,并建立了首個基于移動終端的動物源細菌耐藥監測平臺。
耐碳青霉烯類的“超級細菌”在全球暴發以后,獸醫常用的粘菌素和新一代四環素類藥物替加環素,被視作耐藥菌的最后一道防線。“耐藥性問題在持續發生,如何建立綜合的耐藥菌防控方案迫在眉睫。”劉雅紅牽頭建立了新獸藥和制劑研發平臺,帶隊研發出多個國家二類新獸藥和制劑。
歷經10余載,“動物專用新型抗菌原料藥及制劑創制與應用”這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科研離不開學科的發展。為促進獸醫學科向縱深發展,劉雅紅帶隊加快了科學合理用藥、獸藥智慧評價技術和精準施用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他們踐行“造好藥、用好藥、少用藥”的新型畜禽重要疫病防控理念,為國家“獸藥減量化行動”“碳達峰碳中和”等相關政策的實施,添磚加瓦。
為給獸醫學科乃至農林領域培養更多人才,劉雅紅傾心育人,“所有進到我實驗室的學生,我給他們上的第一課是做好人辦好事,熱愛家國、團結奉獻”。
在劉雅紅推動下,華南農大堅持發揮以農立校的辦學優勢,通過科教協同、產教融合,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實現“‘三農’價值塑造、‘三農’情懷根植、‘三農’知識集成、‘三農’服務能級提升”系統目標。學校引導學生走到田間地頭、企業,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所學知識技能反哺“三農”。
“我校引導廣大師生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踐行強農興農使命,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劉雅紅備受鼓舞。劉雅紅將繼續帶隊,努力攻克一批科學前沿問題與關鍵核心技術,尤其是要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守護養殖業健康發展、服務鄉村振興上努力取得新突破,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標簽: 華南農業大學 校長劉雅紅 獸醫病原微生物耐藥性研究 醫學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