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政協報》關注數字經濟人才發展,針對我國數字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的問題,對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朝陽區工商聯副主席、柏睿數據總裁梁雪青進行了采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達97個,包括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等。
對數字人才單獨類別化系統化,標志著國家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對數字領域人才的高需求量和高重視度,數字人才的剛需時代已然開啟。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數字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如何填補數字人才缺口,充分激發數字人才的創新活力?專家們表示,要政府、社會、高校、市場等多方齊發力,為數字人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要突破數字經濟發展中所遭受的“卡脖子”技術困境,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除了教育支撐和環境創造,在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朝陽區工商聯副主席、柏睿數據總裁梁雪青看來,還應更好發揮企業用人主體的合力作用,這樣才能更好激發數字人才的創新潛力。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用人主體在人才引進、使用中的主觀能動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人才隊伍中頂尖人才不足。”梁雪青認為,“可進一步向用人主體授權,加大企業引進、培育和認定人才的主導權,尤其面向‘卡脖子’技術,可構建領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多主體協同配合的創新聯合體,圍繞重大創新領域和關鍵創新任務高標準配置優秀人才。”
梁雪青提出,可探索實施“揭榜掛帥”數字人才集聚行動。“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可面向數字經濟發展重點產業鏈,廣泛征集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等領域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清單,在充分論證比選的基礎上,定期發布數字經濟領域“揭榜掛帥”榜單,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發布“英雄帖”,通過“揭榜掛帥”形式吸引國內外專家人才進行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解決制約產業鏈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要充分展示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努力為數字人才打造孵化器和發展的生態圈,讓數字人才真正得到發展,助推我國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