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我一直覺得我是上不了高中的,但我的老師,我的母親,給了無盡的動力,使我能夠堅持下去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鄭州市第二外國語中學九(1)班李佩忻在《給鄭州市第二外國語中學的一封信》中寫道,“班主任是名師,所有任課教師教學都很拼,學校領導對我們畢業班很重視,我給自己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最后,我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近日,李佩忻、黨天澤、王睿宇、全晨四位同學帶著印有“感謝二外,感謝恩師”“名師悉心雕琢,培育時代新人”字樣的錦旗,向自己的老師和母校表達感恩之情,學校領導申艷蘋、高建杰、韋向陽等出席活動。
在活動中,四位同學向班主任張粉桃老師表達感恩之情,“在您的教導和關懷下,我學習上不斷進步,你嚴格要求我的一舉一動,不放棄,不拋棄,不停地給我鼓勵,困難時給我勇氣,從而讓我滿懷信心地向前走。”黨天澤對張粉桃說。王睿宇說:“張老師師德高尚,像母親一樣關懷我,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了不竭的動力,讓我永不知疲倦。”“張老師總是在困難時,給我指明方向,她教導我要從小處著手,從細處著眼,踏實做好每一件事,做事就是做人。”全晨深有感觸。
“這四位同學各有特長,個性十分突出,有人學習成績優秀,有人機敏好動,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同學量身定制出一套教育方案,每天我都記錄下他們的成長軌跡,今天取得多少進步,該朝哪個方向努力,我都認真思考,然后實施,發揮每一個學生特長,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制定適合自己學習目標、計劃,監督他們實施,引領他們向上生長。”張粉桃說。
據了解,鄭州市第二外國語中學高度重視學生個性化教育,量身定制教育目標、教育計劃、教育方案。教師在教學場景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發揮孩子獨特的學習優勢。開展綠色評價,關注全面素養、重相對進步、跨學科的綠色評價,通過跨學科、多維度評價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注重多元評價,重視學生的情感滿足和成長需要,創造性設計有效的評價載體,從方式多元、維度多元、主體多元、內涵多元等視角,將生命的個體成長過程納入整個教育評價視野,讓每個學生身上的閃亮之處都能被欣賞,從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自然生長的動力。學校以智能平臺為依托,嘗試通過以大數據賦能為媒介的數字化評價,推動評價向重素養、多維度、精準、縱向增值等方向轉變,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提供直觀、具體、真實、完整的“畫像”。
“眼里有光、臉上有笑、腳下有力量”,在二外,學生總是能夠在激勵中溫暖前行。
(通訊員 杜建鋒 尹紅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