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培養人 培養什么人” 成都理工大學融媒體人才培養方案
2022-08-18 09:57:45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縣級融媒體在整合全域信息傳播資源、優化新媒體下沉傳播生態的過程中,亟待解決本土全媒體人才短缺的痛點和堵點。成都理工大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年來對應新的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融媒體人才供給需求,開拓新的增量空間,一方面在融媒體人才培養方案中為學生主體優化實訓類資源配置,上好社會實踐的“金課”和國情大課;另一方面為縣級融媒體培養輸送以互聯網為臺的應用型基層廣電人才,切實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形成了以“實踐+”為特色的協同育人創新體系。

深耕基層與扎根基層,破題“為誰培養人”

成都理工大學把握教育改革、媒體變革的規律與大勢,打通基層輿論場的“最后一公里”,開展基于社會服務需要的融合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精準面向基層融媒體機構培養媒介轉型發展急需人才。

以學校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廣播電視學為例,該專業現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四川省“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單位,年來與成華區融媒體中心、龍泉驛區融媒體中心、新都區融媒體中心、大邑縣融媒體中心等多個機構聯合開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方面,雙方組建導師團隊,共同研發課程實踐模塊和實實訓項目,在以“融合新聞報道”為代表的省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以及社會調查實、全媒體新聞生產綜合實、電視新聞報道實等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踐行“四力”,深耕基層新聞富礦,融合新聞實踐成果直接對應地方“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需求;另一方面,雙方簽訂用人協議,聯合開展畢業生實就業對口輸出和精準助力,三年廣電均有優秀畢業生選擇扎根基層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并逐漸成長為融媒新聞實踐能力突出的骨干人才。

實施融合新聞教育實踐人才提升計劃,回應“培養什么人”

學校廣播電視學專業在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中,致力于突出融合新聞實踐對于教學活動的賦能作用。學科專業的教育思想大討論,讓學院、系部進一步找準基點,提出實施融合新聞教育實踐人才提升計劃。具體表現為聚焦“三項核心本領”,即融媒體內容生產與多介質融合分發,新媒體策劃與臺運營管理,數字媒介環境下的視聽信息傳播;強化“八項通專能力”,即時代感知、格局情懷、專業水準、社會調查、知識重構、有效溝通、傳承創新、科學素養。

該項人才提升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以擴容融合實踐類課程學時為指揮棒,以專業屬和公共屬的“兩聯動”,切實驅動實踐教學活動往高階、實戰和創新方向迭代升級。多個縣域融媒體中心對學校學生在融媒體實訓中的進步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學生“正在從單一采編技能轉變為融媒體內容制播復合能力,從碎片化被動學轉變為將興趣融入解決問題的自驅學,通過課程學和項目運營,形成內容和服務的本地化創新,建立了專業以外的社會基層認知視角”。

協同育人“五化并舉”,解決“怎樣培養人”

校地雙方在融合新聞傳播教育的實踐創新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完善課程化、黨建化、項目化、臺化、品牌化的“五化并舉”協同育人模式。

根據課程化目標,校內重點開展“課堂—實驗室—工作坊”的課程教學場景創新。一是在“翻轉課堂”開展融合新聞報道案例互動式、討論式教學,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元素,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現實意義;二是在校內的融合媒體指揮報道中心、華棲云融媒體實踐教學云臺實題實訓實做,使學生熟練掌握全媒體管理系統各模塊功能,生產融媒體新聞產品;三是在融合新聞報道社會實踐工作坊,由新聞傳播、計算機背景專業教師和媒體從業者組成導師團,通過項目制開展融合新聞人才聯合培養。

依托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豐富教學資源,學校從融合新聞傳播的具體實踐入手,在校外形成黨建化、項目化、臺化、品牌化的集成創新。一方面以校地黨支部結對共建、師生黨員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俯下身子扎根田野,了解世情、國情、黨情、社情、民情、輿情、黨史、文化史、新聞史、鄉土史,在基層歷練中接地氣,厚植家國情懷。另一方面校地聯合制定融媒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兩一度”,開展基于全媒體實訓的項目化教學。學生對標業界,完成“作業—作品—產品”的融媒化實踐,實現基層采訪抓“活魚”,融媒作品“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展真情”。

仍以廣電專業的融合新聞報道課程為例,該課程貫徹新文科建設理念,持續創新與地方融媒體中心的聯合培養路徑。該課程將實踐課學時調整為總學時的75%,學生開課之始就確定合作的融媒體機構,啟動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社情民意的文獻查閱和田野調查,通過赴當地融媒體中心參觀學了解全媒體運營流程,以項目制組團,雙導師參團,重點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旅游、鄉村振興、鄉村教育等主題開展融媒新聞策劃、內容融合產出和介質分發。例如在大邑縣進行教育類融合新聞報道社會實踐期間,師生深入當地中小學,距離調研觀察記錄鄉村教育的現實場景,產出一批融合報道成果,作品內容充實、富有創意,被大邑縣教育部門點贊:“為傳播大邑縣教育教學理念、豐富基層教育文化建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該實踐也讓學生對“鄉村脫貧攻堅從教育振興開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思考。

在融合新聞傳播教學中,師生作品除在學校展映外,項目化成果還被擇優在當地融媒體中心“報網微端屏”公開展示,并作為教學質量的綜合測評依據,納入學生成績和教師實踐績效考核中。年來廣電學生年均生產融合新聞作品80余部,多次被主流媒體轉載報道,參賽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項20項。

通過持續探索改革,成都理工大學重塑了實踐在融合新聞傳播教育中的價值引領、社會服務、資源配置、協同育人、融合跨界,提升了學生以專業視角觀照社會發展的視野格局,訓練出運用“十八般武藝”講好基層故事的本領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標簽: 成都理工大學 人才培養 教育改革 新聞傳播教育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