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洪 蔡天悅/文 王彤/圖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解決如何實現小田變大三大問題,山東省臨沭縣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勢,形成土地托管新模式,即“雙社聯合”模式。近日,人文學院赴山東臨沭土地托管實踐團前往山東省臨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進行實地考察和走訪調研。
團隊成員與農技中心胡濤主任
“雙社聯合向新出發,農技中心以新領航”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豆書龍指導下,團隊成員得知,臨沭縣實施的“雙社聯合”模式是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合作,對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并進行規模化生產,從而達成“村”、“社”、“農”三方共贏目標的土地托管新模式。農業技術中心胡濤主任表示:“農技中心為臨沭縣農業生產引進新興技術,在經過實驗示范后判斷其適用性后擇優推廣,讓先進技術真正運用到田間地頭,以創新技術惠及農民,惠及雙社聯合,惠及農業市場發展。”
團隊成員訪談胡濤主任
“田間有難題,農技有妙招”
團隊成員發現,施肥撒藥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隨后提問:“如何解決因技術知識儲備不足,而使用量不當,導致土地污染或危及農產品質量的問題。”胡濤解釋:“農技中心現在多提倡無人機噴灑,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肥而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以此達到減肥增效的平衡,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不對土地肥力和食品質量造成威脅。”此外,胡濤主任還詳細介紹了其他農業技術的作用效果和普及規模。
“農技新浪潮,智助生產力”
以科技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民間農業發展具有自發性,農技中心引進高新技術并通過理論培訓會和定時田間實踐指導,理論實踐指導雙管齊下,提高農服組織和農戶知識儲備。胡濤最后總結到:“受社會化分工影響,技術研發靠科研,技術推廣靠農技,技術應用靠農戶農服,“雙社聯合”模式能夠凝聚社會力量、擰成一股繩,齊力協力助推農業新質生產力高速發展。”
無人機噴灑農藥
團隊成員在本次實地調研中戮力同心,通過深入訪談和學習交流,探究“雙社聯合”背景下農技中心的職則和功能,旨在為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我們的一份青春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