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未名湖畔薪火傳。
在北京大學畢業生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放棄大城市的優厚待遇,選擇扎根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理想信念賡續百年初心,用智慧才干奮進新征程。他們,就是北京大學選調生群體。
為強化基層就業引導,北京大學連續3年舉辦“薪火班”培訓,將就業指導服務與終身學習理念緊密結合,邀請各地選調生返校培訓一周。這不僅是一堂面向選調生群體的賦能課,還是一堂面向在校生的就業指導課,更是一堂面向全體北大人的“大思政課”。
一堂選調生賦能課:扶上馬、送一程、關懷一輩子
2019年10月,一個特殊的班級在燕園開課——班上的學員不是在校生,而是來自西部12個省份的72名北大畢業生。這是一次大規模、成系統的選調生返校培訓,被稱為“薪火班”一期,此后每年秋季舉辦一期。
3年來,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選調生們回母校,學到了什么?
在“薪火班”三期的培訓手冊上,記者看到了一份“日程安排”:圍繞黨史教育、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主題,黨委書記、校長走上講臺授課,11名知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學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集體閱讀經典著作等,聚焦信仰鍛造、能力提升。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為題作報告,并與學員們熱情互動。湖南選調生陳新華想了解如何應用新結構經濟學指導地方發展,青海選調生李勇則關心政府怎樣應對自然資源價格的劇烈波動,林毅夫都一一耐心解答。
“‘薪火班’的舉辦,突破了高校和地方‘各管一段’的基本模式,體現了北大對基層就業畢業生特別是選調生‘扶上馬、送一程、關懷一輩子’的負責任態度,構架起高校、地方組織部門、在校生、選調生這四者新的關系圖譜。”時任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陳征微表示,3年間,“薪火班”也在不斷優化形式和內容,如2021年學員赴北京市東城區等地現場學習首都基層治理經驗,分成小班討論不同地域、不同視角對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深刻理解。
一堂學生就業指導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薪火班”三期學員、四川選調生張好這次回母校帶了兩個任務:一是學習鄉村振興的發展轉型,二是跟校團委對接,在任職地建立學生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讓北大學子多來基層看看,看看鄉親們建設祖國的干勁兒,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薪火相傳的紅色力量會越來越蓬勃起來。”張好信心滿滿地說。
北大創新開展事業觀教育,“薪火班”既是對畢業生的延續服務,更是對在校生的傳承教育,與學校既有的社會實踐項目形成了“走出去”與“請進來”的互補。在“薪火班”三期培訓中,多名學員受邀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上黨課;各基層單位邀請院友學員以專題報告等形式分享職業選擇的初心;學員們還在“選調咨詢開放日”為1200多名應屆畢業生提供求職指導……
選調生們不僅為在校生提供最關注的就業信息咨詢,還為他們宣講“小我”融入“大我”的奮斗故事與成長感悟,引導在校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據統計,自2010年啟動定向選調生招錄以來,截至2021年,北大選調總人數超過3000人,覆蓋全國31個省份。
一堂“大思政課”:堅守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選調生們在基層火熱的實踐,就是生動的“大思政課”教材。
最近,《圓夢初心:北大選調生榜樣故事》《北大選調生:我在抗疫一線》《北大選調生:“90后”青春故事會》3本記錄100多名選調生扶貧濟困、服務基層故事的書籍,出現在許多學子案頭。
北大2017屆碩士畢業生郝婧青就是其中一位主人公,從市直單位到街道鄉鎮,從辦文辦會到拆遷信訪,她在基層不斷成長。
郝婧青把過去幾年的選調生生涯總結為一場“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的驚喜之旅。通過“薪火班”回到母校,她走上本科生思政課堂,將這段旅程的點滴分享給了師弟師妹們。
在“薪火班”三期培訓期間,學員們紛紛走上講臺,為5000多名本科生講授思政課,分享新時代基層實際與治理實踐,呈現奮斗歷程、發揮榜樣作用,為身處象牙塔的學子點亮理想之燈。
“選擇奮斗在祖國的基層一線、艱苦地區,就是傳承北大人最值得自豪的薪火,就是堅守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像北大的先輩那樣,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干出一番事業。”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在“薪火班”三期結業儀式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