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西安理工大學日前舉行畢業典禮,學生楊龍歡因進入圖書館學習次數多被校長寫進畢業典禮致辭。對此,楊龍歡表示,沒想到、很激動、很意外,以后會銘記校長的話,努力成為國家棟梁。
大學生泡圖書館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之所以被校長寫進畢業典禮致辭,一方面是因為次數確實多,一年去圖書館732次,平均算下來至少每天兩次,幾乎全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中度過的;另一方面還跟學校的辦學理念有關,即通過大數據了解學生生活動態,關注學生學習行為,通過塑造學習榜樣,激勵更多大學生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夯實專業基礎,增強就業本領,將來有所建樹。
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公開點名表揚常年泡圖書館的學生,是一堂極有意義的德育課,也是影響深遠的“最后一課”,有助于引導廣大學子努力向學,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實際上,在萬物互聯時代,大學生尤其應該保持專注、高度自律、善用圖書館資源,以抵制低效閱讀、碎片化閱讀和同質化閱讀。大學生多讀書,會擁有打破人生邊界的底氣,積累不斷超越自己的資本。大學生有意識地遠離喧囂,有坐冷板凳的毅力與堅持,才能學有所成、讀有所獲。正如報道中楊龍歡所說,“很喜歡圖書館的氛圍,里面有讀不完的書,也能沉下心來學習,成長很快”。
圖書館的靈魂,在于知識的分享、思想的交匯。不少大學生離開校園后,感慨很難再找到一個像大學圖書館那樣的地方靜心看書、學習。一個人如果抓住了大學時期寶貴的閱讀機會,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學業根基才能打得更扎實。在互聯時代,閱讀依然具有巨大的價值,讀書之于一個人全方位塑造的作用毋庸置疑。媒體曾報道成都理工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大三學生吳閔強通過泡圖書館實現蛻變的故事,可謂非常勵志。從軍事小說到專業叢書,從雜志到題庫,他無一不愛。一年出入圖書館791次的驚人數據,也讓他的學業成績由大一期末全班倒數第三,變為大三全系第三名。
讓更多大學生開啟閱讀的生活方式,高校除了要加大力度挖掘大學生身邊的閱讀榜樣,還要打造深受大學生喜歡的圖書館。不能將圖書館僅僅作為藏書和自習的空間,還要通過營造溫馨、優雅兼具時尚氣息的人文環境,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不斷拓展新的服務功能,讓圖書館成為學習新知的教室、分享信息的空間、自由交流的平臺、療愈心靈的場所。通過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特色化服務,讓圖書館與外界互聯成為學習中心、智慧中心、創造中心。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高校要切實加強學風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多讀書、深思考、善提問、勤實踐,圖書館都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不斷完善軟硬件設施,創新評價機制和推出激勵舉措,圖書館完全可以在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動手能力、問題意識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等方面有更大作為。
(作者系渤海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6日第2版
標簽: 把圖書館打造成優秀人才培養高地 meta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