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2022年高質量發展答卷:多項指標實現里程碑式突破,向新發展階段全力邁進
2023-05-13 09:40:5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
聽新聞

“我行自2019年提出’數字化轉型’以來,經過4年的轉型發展,數據基礎能力進一步夯實,數字化轉型場景和數據應用建設成效顯著,數字化渠道能力大幅提升。隨著我行各主要項目群的推進,規劃期內我行數字化的營銷能力、運營能力、風控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5月10日,成都銀行(601838)行長王濤在該行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資料圖)

面對多種風險交織、多重困難疊加的復雜局面,2022年成都銀行(601838.SH)在新一輪戰略規劃的開局之年,部分主要指標再上新臺階并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答卷:總資產超9000億元,營業收入超200億元,歸母凈利潤超100億元。

4月25日,成都銀行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該行總資產為9176.50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9.43%;存款余額為6546.52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20.31%;貸款余額為4878.27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25.20%。

業績方面,2022年成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02.41億元、100.42億元,增速為13.14%、28.24%,均位居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隊。

與此同時,成都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分別為為37.8億元、0.78%,連續兩年實現“雙降”,其中不良率連續7年下降。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正向更高規模量級與更強管理能級的新發展階段全力邁進。”成都銀行董事長王暉在年報致辭中表示,目前該行已經構筑起零售負債業務、實體企業業務、政務金融業務“三大護城河”,經營特質已初步顯現。“新發展能級下,如何乘勢而上培育形成更多新動能,是時代和實踐對我們可持續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同日發布的今年一季報顯示,成都銀行各項指標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總資產為9851.45億元,較去年末增長7.36%,距離萬億規模戰略目標僅剩一步之遙;貸款余額突破5000億元,為5444.06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1.60%;存款余額突破7000億元,為7146.80億元,較去年末增長9.17%。

王濤在年報致辭中表示,跨入萬億級行列,不僅僅是資產規模的躍升,更意味著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彰顯更強的經濟韌性和更大的發展潛力,為該行下一步高質量發展開辟更大空間、注入更強動力。實體業務支撐可持續發展

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勢如破竹,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醫藥健康等世界級和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在區域內起勢成勢。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作為一家地方法人銀行,近年來,成都銀行堅持在服務區域發展與社會民生中創造金融價值。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如何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在產業鏈、創新鏈各類要素中的樞紐作用,成為了我們當下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考量。”王暉表示,目前實體業務已經成為支撐該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該行也逐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伙伴銀行。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縱深推進,我們依托于地方經濟的強勁脈動,在最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堅持堅守,聚焦產品、服務和管理,不斷筑牢可持續發展能力。”王濤在業績發布會上也介紹。

據了解,2022年成都銀行積極融入區域產業發展關鍵環節,精準響應實體客戶需求痛點、難點,依托專項政策、專屬產品、專營機構、專業團隊“四專模式”,為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實體企業提供專業金融服務。

例如,在公司客群方面,成都銀行堅持開展實體攻堅行動,以重點領域為突破,以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基礎,以精準營銷為抓手,積極開展營銷名單提質擴容,在招商引資、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提升目標客戶轉化率,全力推動實體客群上量。2022年該行對公存貸款增量蟬聯成都市金融機構“雙第一”,對公存款增量位列四川省首位。

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也實實在在的體現在財報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貸款余額為4878.27億元,貸款增速高出總資產增速近6個百分點,貸款余額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3.16%,較2021年提升2.45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該行貸款余額升至5444.06億元,占總資產比重進一步提升至55.26%。

具體來看,2022年成都銀行實體業務在對公業務存貸款新增中的貢獻占比均超過50%,其中科技金融業務余額、增量位列全省金融機構“雙第一”,成都市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和科創板上市企業服務覆蓋率分別達80%、94%,成功發行四川首單專用于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綠色金融債券。

持續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普惠貸款同比增幅達到54.2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普惠貸款加權利率4.05%,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年化利率低于當地同類機構平均水平。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制造業小微企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1.93%、27.96%。

值得一體的是,成都銀行還通過“深入行業研究、設立專營機構、創新專項產品”促進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文創金融服務之路。截至2022年末,該行文創類信貸余額同比增幅為24.80%。“大零售”轉型積厚成勢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邁入高質量,居民消費需求和財富管理需求不斷增加和更加多元化,銀行業順應經濟發展趨勢,加大對“大零售”業務的發展力度,不少銀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成都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8年,成都銀行就提出了“大零售”轉型的發展目標,過去5年來,該行“大零售”業務不斷取得新突破、綻放新亮點。

“我們愈發清晰地洞見到,在成渝地區逐步成為全國人口流入新目的地、成都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背后,蘊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這正是該行不遺余力推進’大零售’轉型的初心。”王暉表示。

據了解,2022年成都銀行“大零售”轉型穩健推進,零售負債業務貢獻度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保持領先。客戶分層經營體系、零售產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大零售“1+4”系統的建成投產,為獲客、活客、提客、留客提供了強有力的營銷支撐。消費金融業務模式不斷完善,AUM規模快速增長,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為構建該行業務發展的“護城河”和提升增速“新動能”邁出堅定一步。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1069.97億元,較2021年末的982.12億元增加87.85億元,而2018年的增量僅8.92億元;個人存款余額為2737.44億元,較2021年末的2099.92億元增加637.52億元,而2018年的增量僅151.35億元,同時占比也從2018年末的32.88%提升至2022年末的41.82%。

對于上述存款數據,有成都銀行人士表示,該行零售負債業務領域逐漸形成了獨有競爭優勢,成為成都地區居民信賴的主賬戶銀行,2022年成都本埠儲蓄存款增量首度位居成都地區第一。

“伴隨著近年來我行個人存款占比的持續提升,對存款成本的結構性影響呈現邊際遞減。與此同時,隨著上年下調掛牌利率的逐步釋放,以及我行打造成都地區居民信賴首選主賬戶銀行及提升實體業務綜合貢獻等一系列戰略的深入推進,對我行存款成本管控形成支撐。”王濤在業績發布會上進一步介紹。

在堅持零售轉型的同時,成都銀行還注重系統賦能并重,聚焦總量拓展與結構優化。據了解,2022年該行在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持續深入推進系統賦能,進一步擴充數字化人才隊伍與手段,提升數字化運用能力,持續豐富數字化運營手段,完善大零售系統功能;二是持續打造線上“1+N”場景,圍繞居民生活方方面面做好特色營銷、精準營銷,持續提升客群粘性和價值;三是多措并舉壯大個人資產業務規模,保持個人按揭貸款、個人消貸業務穩健提升;四是完善財富管理產品服務矩陣,加速形成“財富管理銀行”口碑。

“2023年,我們將堅持涉政穩定和實體攻堅并重,進一步發揮公司投行業務“壓艙石”作用;堅持精準營銷和普惠金融并重,持續做強做優小微金融服務;堅持零售轉型和系統賦能并重,縱深推進大個金業務實現新跨越;堅持擴量增收和提質增效并重,全力保持盈利穩定增長;堅持合規管理和風險防范并重;不斷筑牢風險合規防線;堅持精細管理和保障支撐并重,進一步厚植發展根基。”王濤在年報致辭中表示。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