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如何建設好教育數字資源 構建開放共享的教育環境?
2022-07-07 09:39:18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態,其愿景和目標是助力打造智慧國家和城市、變革教學模式和培養卓越人才,而豐富優質的數字化資源是智慧化教學和學的必要支撐。

我國教育信息化1.0時代從臺開發走向了資源建設,而2.0時代則走向了資源真正的共建共享以及資源服務的創新。特別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5G突出優勢主要表現為三方面。第一是傳輸速率快,通常情況下5G比4G要快十倍或者更多。第二是低延遲,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或者在線教學時,可確保實時通信,實現網絡流暢不擁堵。第三是海量的互聯、海量的存儲,與IPV6結合到一起使用,可以實現萬物互聯。因此,基于5G網絡環境的教育將是更加開放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個化和多樣的教育,數字教育資源的發展必然是基于個化的教育數字資源服務和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5G時代,如何讓數字化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從而構建更加開放共享的教育環境?關鍵在于要讓用戶用得好、喜歡用,即有良好的用戶體驗。通俗來講就是“這個東西好不好用,用起來方不方便”。建設好教育數字資源,并用好教育數字資源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眼:

一是確保網絡運行穩定流暢,支持一站多終端服務。在5G背景下,用戶能夠獲得Gb級的速率體驗,這樣的優勢,可確保聯通各類學場所間的大量數據實時通信,為學的泛在化、無邊界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網絡運行穩定順暢、能可靠、數據信息安全是考核一個數字化資源臺的最基本條件。此外,是否具備良好的系統兼容,是否支持電腦、手機、板等多終端服務,是否簡單易學、操作方便,是否能滿足用戶的多場景運用需求和個化需求,是否擁有體系化的優質教育資源……都是影響一個數字化資源臺是否好用的重要因素,需要全面加以考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是樹立教育大資源觀,開發新型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5G技術海量存儲的支持下,各種類型的數字化資源正不斷涌現,如基于虛擬仿真、全息投影、互動視頻、數字孿生等新形態的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制作已成為可能。為提高資源質量,提升資源使用率,需要突破當前已有的數字教育資源的限制,樹立教育大資源觀,不斷拓展教育數字資源的形態和邊界,促進資源的共建共享,使其適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需要。

三是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強化師生數字化教學能力。數字化資源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資源的資源形式。因此,要應用好數字化資源,也要從根本上變革傳統的教學形式。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已成為一種教學新常態,只有將信息技術充分地融入到教學之中,才能培養和提升師生的數字化素養。當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充分信息化、數字化之后,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問題自然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四是創新教學模式,助力數字化資源應用落地。教育數字資源的應用為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很大的行動空間,突破了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泛在的、多維的、無邊界的學時空,并有助于教師創造地開展翻轉課堂、項目式學、合作學、游戲化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因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制定適合各階段教育發展的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推廣指南,加大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應用推廣力度,不斷提煉創新適合數字化資源應用的有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優秀應用案例征集與評審機制,以激發一線教師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助力數字化資源應用落地。

五是數字資源臺社交化,創建多主體參與的資源建設模式。為保證教育數字資源質量及健康發展,教育數字資源建設應逐步向“有規則、有機制、持續強”發展,形成多主體參與的資源建設模式。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中適當引入有償共享機制,鼓勵商業化建設和運作,探索和制定資源付費新模式,激活資源建設活力,實現區域之間的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共享,實現更大范圍的優質信息資源服務均等化,提高社會資源建設的質量。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教學實踐是對我國前期信息化建設,尤其是資源建設的一次大檢驗,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大眾對資源共享價值的認知,并迅速積累了一批優秀資源。然而,資源建設與使用是一個涉及多主體多形式、結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及未來,我們要積極探索基于技術與機制創新的教育資源服務新模式,構建以個化、智能化教學應用為核心的資源服務體系,從而賦予教育信息化發展內生動力。

標簽: 教育數字資源 5G時代 開放共享的教育環境 智慧教育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