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堅持“九個強化”,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相關領導為副組長,縣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寧強縣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和縣長辦公會專門研究教育工作機制,研究解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過程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凝聚黨委、政府、部門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強大合力。
強化教育投入,提升硬件水平。2019年以來,該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51億元,用來新建、改建及維修校舍,新增學位1685個;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配置交互式觸摸一體機、智慧黑板及智慧班牌,更新教師電腦,建成精品錄播教室12個、網絡教室18個、遠程互動聽課教室23個、“三個課堂”智慧教育云平臺1個、市級智慧校園1所,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進行補充和改造提升;全面維修、改建了學校宿舍與食堂,更新內配設施,完善文化建設,實施了82所學校的“明廚亮灶”項目,建立校園“明廚亮灶”聯網視頻監控平臺,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監控攝像頭、一鍵報警系統等技防設施,建成縣校兩級安防平臺,提升了校園安全“技防”水平。
強化隊伍建設,打造優質團隊。該縣三年來招錄中小學教師393名,全部定向分配到農村學校,充實了師資,優化了結構。強化教師培訓,堅持繼續教育、學科培訓與師德師風培訓“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大力推行骨干教師域外跟崗培訓和送培到鎮(校)活動,以及“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精品課評選展示”“天漢好課堂”、省市縣教學能手賽教活動,三年內培訓教師1.5萬人次,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335人次。
強化“六提升”,促進整體發展。該縣緊緊圍繞“校園環境、內涵發展、師生面貌、辦學特色、創建氛圍、作風能力”六提升目標,深挖學校內部潛力,發動師生全員參與,大力實施環境整治、文化建設、特色打造、內涵提升專項行動,打造學校環境整潔靚麗、師生面貌陽光向上、內涵發展成效明顯、學校特色亮點紛呈、創建氛圍日益濃厚、作風能力態勢良好的新局面。
強化精準幫扶,提高均衡程度。該縣推行“以強帶弱,精準幫扶”機制,10個局屬教體單位對19所農村小規模薄弱學校從硬件投入、環境改造、師資培養等方面開展了精準幫扶,投入幫扶資金100余萬元,增配教育教學設備、材料1200余件,美化校園1.5萬平方米,組織體音美教師送示范課18節、開展教學研討活動23次,培訓教師230余人次,有力提升學校均衡程度。
強化教育改革,激發辦學活力。該縣創新“托管型”“聯盟型”“協作型”三種模式,以“1+N”方式組建教育集團30個,南街小學教育集團讓實驗小學三年變為縣內名校、東城小學一年變化明顯。大力實施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落實“行政推動、優化行動、榜樣帶動、活動促動、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全縣涌現出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學校8所、十佳榜樣教師和優秀教師20人、十佳完美教室1個、十佳卓越課程1個。建立市縣兩級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基地18個,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教育資源共享、學科教學質量整體提升”提供了強力支撐。
強化特色發展,打造學校名片。該縣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實施的“三統一”原則,各學校在德育工作、學科教學、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教育等方面,積極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南街小學、北關小學的足球教育、廣坪鎮中心小學的“愛挑戰”項目、實驗小學的繩操與書香校園課程、寧強縣第二中學的德育課程、燕子砭鎮中心小學的石頭畫課程、代家壩鎮初級中學的瓦片畫課程等成為各自的名片。
強化督導實效,推動措施落地。該縣先后成立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機構、專項指導組及問題整改推進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形成了領導包片、股室包鎮、責任督學包校的工作格局,定期開展各類督導,有力保障了各項措施落地落實落細。
強化創建宣傳,營造濃郁氛圍。該縣刷寫和懸掛宣傳標語266幅,制作宣傳牌144面,開展師生、家長、干部集會宣傳307次,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及村組干部進校園100余人次,積極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展示教育發展成果,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氛圍逐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