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態:新都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校開展“同課異構”協同教研活動
2023-05-13 17:54:11 來源:新都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校
1
聽新聞

為加強校際間的交流融合,進一步深化高效課堂教學研究,510日,新都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校和旃檀小學開展了五月數學學科同課異構協同教研活動。兩校教師就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分扣子》這一課展開了精彩的課堂展示。新都教科院附小王英豪校長、劉紅群副校長以及旃檀小學教師發展部胡玉蘭部長對教研進行了指導。

同課異構


(資料圖片)

教科院附小吳楊鳳老師從“整理房間”這個真實情景入手給出課堂任務: 給襯衣縫上同一種扣子,激發學生思考。在活動探究中,經歷“猜想-驗證-總結”過程,放手讓學生去自行探索分類標準和結果,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感受分兩類到分四類的必要性,體現學生主體性,在學生認知中搭建“觀察-分一分-檢查-回頭看”的分類思想框架。

旃檀小學何致沂老師從預學檢測入手,用視頻呈現情境“淘氣不小心將媽媽的扣扣子盒打翻了”從而讓學生去嘗試分扣子。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不同,接著引導學生繼續分下去,體會相同分類標準下,順序不同,分類經過也是相同的。在展示與交流中,培養學生推理和表達能力。

課堂解密

教科院附小胡渝韌老師從主題說明、學情分析、目標設計和流程解讀四個方面,結合課標要求,在實踐操作活動中,應用分類思想,促進學生認知經驗生長,形成有序思考,培養數據統計能力和應用意識。

旃檀小學石曉利老師從課標解讀、教材解讀、單元解讀和課時內容四方面,結合“自導式”教學模式,以“問題、過程、評價”三維度體現思維結構化。

研討交流

在自由評課環節,各位老師各抒己見,精準點評,從不同角度表達思考,收獲頗豐,受益匪淺!

胡玉蘭部長從課標角度指出,《分扣子》一課屬于統計與概率板塊,是學生經歷數據分類-數據整理與表述-數據隨機現象的螺旋上升的認知過程,課堂內容從分物-分圖形-分數據階梯性呈現。她肯定了兩位老師在復雜真實情境中運作課堂的能力,抓住本節課重點,關注學生課堂生成,注重知識方法結構化。

劉紅群副校長指出數學課堂應該注意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分類在現實意義的合理性。舉例說明,根據現實需要,提倡教師著眼于數學來源于生活。

最后,王英豪校長指出教學應注重情景創設,注重任務驅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強調,教師要按照國家標準來教書育人,思考怎樣培養出國家需要的人才。協同教研活動的意義在于將教師個人發展轉向協同發展,建設更具教研能力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素養。(張紅 通訊員 胡渝韌)

新都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校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