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深圳將超常規建設高中學校,到2025年,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近日,《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出臺,宣布了未來5年急速擴充高中學位的重磅消息。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針對不同城市提出了更為細化寬松的落戶要求,對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甚至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許多省會城市,包括大中型城市,都在上演“人才爭奪戰”。
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開,熱門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對教育來講,必須面對因人口增加而帶來的學位不足問題。在一些城市,地方政府在增加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之后,開始將增加高中學位,尤其是普高學位提上了日程。
多地出現普高學位預警
人才落戶“秒批”!在戶籍制度放開的大背景下,深圳市人才落戶速度一直在加快。目前,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僅30多歲,人口處于快速增長期。令教育部門頭疼的是,深圳學位的增速難以跟上學生增長的速度,近兩年,深圳學位不足,尤其是普高學位不足問題尤為明顯。
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深圳中考的報考生源人數從不足6萬人,增加到7.8萬人,中考生增加超過兩萬人,累計增長率37%左右。而深圳普高招生數量,從2012年的3.7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4.6萬人,累計增長率不足3成。普高學位供給滯后于中考生的增長。
從人口預測來看,未來幾年深圳學齡人口還將持續增加。2018年,深圳高一新生人數為7萬多人(含職高),初一新生超過10萬人,小一新生達20萬人,幼兒園在園總人數更是多達51萬人。
在此背景下,社會呼吁增加普高學位的聲音不斷增大。去年深圳兩會期間,超過20名深圳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加快高中學位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大推進高中學校用地規劃、增加高中學位的建議》,集體呼吁政府增加學位供給。
普高學位不足并非深圳一家。近幾年,南京市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已呈現爆發式增長。據南京市教育局預測,南京市初中畢業生生源從2018年開始逐年增加,到2023年初中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萬人,比2017年增加2.4萬人,增幅達50%。諸多因素疊加,南京未來普通高中在校生學位缺口近3萬個。
近3年來,杭州市區初中畢業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突破了3萬人。“通過挖潛現有普通高中的潛力,比如增加班級等方式,今年還能夠基本滿足新生的入學需求”,但杭州市教科所所長俞曉東也表示,從未來兩三年看,杭州的高中生源將快速增長,為應對學位不足問題,教育部門已經將新建普通高中提上了日程。
采訪中,多位學者預測,這一輪戶籍改革將迅速帶動大中型城市的人才吸納能力,“前一階段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不足問題也將迅速延伸到高中階段”。
增建普高需破解現實難題
“建學校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采訪中,多位教育局人員向記者表示,普通高中一直在建,但增速不夠,主要難題是土地不足和規劃不足。
對于寸土寸金的深圳來說,土地是一大難題。去年,深圳市教育局在和市人大代表的座談會上表示,新建普高要過幾道坎兒:
一是用地選址難。由于學校占地面積較大,合適的建設用地少。如第十五高級中學,原規劃部門于2017年10月提供的選址位于大亞灣核電站10公里影響范圍內,市教育局綜合應急辦意見并多方考慮后,于2018年12月申請重新選址。而此時大鵬規劃部門明確回復無合適用地。市規劃部門也反饋,深圳目前已難以提供60班全寄宿制高中的建設用地,最后只能將辦學規模由60班壓縮為36班,重新選址于光明區。
二是土地整備慢。已規劃選址的學校,有的由于“土地未征轉、現狀已建、涉及權屬用地”等因素,須開展征地拆遷等土地整備。按事權劃分,學校用地的土地整備由所在區政府負責,往往進展緩慢,如第十三高級中學,2016年已確定選址,但土地整備至2018年底才完成。
對于南京來說,科學規劃、調整布局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由主城向外圍地區遞減的特征,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區。但近年來,新城區、郊區人口急速增加,學位明顯不足。
“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加,近年的生源出現了較大變化。在一些地區,因幾年前的規劃無法預計到外來人口的激增因素,就出現了規劃不足的情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人口流動給教育規劃帶來了新課題。
在河南省教育廳法規處調研員胡萬欣看來,新建普高會給地方財政帶來不小的壓力。“人口增長給一些城市的全學段都帶來了學位壓力,地方政府首先要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之后再考慮普高問題。因此,面對學位缺口,也有地方選擇發展民辦高中作為補充。”
但按照教育部《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要求,到今年,全國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面向2035,全國還要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此背景下,重視普高學位問題應成為地方政府的題中之義。
也有學者提醒,高中階段教育需要綜合考慮普高和中職的建設,而非簡單的“增建普高”一條路徑。“從家長的角度講,大多數的人還是希望孩子讀普高上大學。但從國家的層面,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要更加合理,招生規模要大體相當。在關注普高建設的同時,也要警惕普高過度發展,擠占職高空間。”廣州市教科院研究員肖秀平說。
用超常規手段補齊缺口
2019年,全國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為19.39%,比2017年下降10.97%。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比2017年提高了1.2%。盡管困難重重,各地還是想盡辦法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等措施,加快推進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提升高中階段入學率。
深圳市今年拿出了超常規“加速”方案:
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成立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統籌協調高中學校建設工作,把關新建高中設計方案,及時研究協調高中建設存在的問題。
調動區縣積極性。將高中學校建設督導結果納入區政府考評范疇,快速推進學校建設。同時,進一步增加區級政府的責任,大力推進“市投委托區建區管”模式。項目所在區政府為項目建設單位,區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各項審批工作,資金可通過轉移支付方式由市財政局下撥至各區。
山東省淄博市選擇了一種長遠的方案。該市對未來10年普通高中學齡人口的趨勢進行了分析:預計高中入學高峰在2031年,在校高峰人數出現在2030年,為133532人;高中階段在校波谷人數出現在2019年,為89199人。
以預測為基礎,淄博市做出了未來10年的高中建設規劃:至2030年,淄博市規劃新增普通高中學校數量為13所,改擴建普通高中學校數量為7所,學校新增用地面積795152平方米。同時,每個縣區建好一所高水平中職。到2022年,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至2030年,完全破解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問題。
在新建學校的同時,提升質量也被各地提上了日程。深圳提出,要大力引進國內名校、名校長辦學。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高中管理模式創新,優化新建高中辦學方式,確保“建一所、優一所”。
南京發揮名校輻射優勢,5所市屬高中將采用“一校兩址”辦學,新建校區與本部一體化辦學,加大新學校的師資配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不變,實質性擴大高中優質資源覆蓋率。如南外到南部新城,南京一中到江北新區,南師附中到棲霞區曉莊地塊,金陵中學到建鄴區江心洲……至2023年,南京預計新增學位達3萬個。
“增建高中既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應對未來入學矛盾的‘未雨綢繆’。再過幾年,淄博高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將大幅提升,會有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紅利。”淄博市教育局總督學高權說。記者 張婷
(本報記者劉盾、魏海政、李見新、潘玉嬌為本文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