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浙江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近日通報稱: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后未經允許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九款的規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對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
《生活在樹上》是否應當得滿分的爭論,已經告一段落,但其產生的影響遠未散去,甚至還可能在明年的高考中顯現端倪。
《生活在樹上》文章好壞雖有爭議,但滿分是拿到手了,不排除有些學生也準備來年效仿。只是,這種劍走偏鋒之舉,風險也是極高的,若不是碰到陳組長“力排眾議”,可能也只能得39分。因此,此時揪住陳組長不放,不是為了討論這篇文章是好是壞,而是為了深究這種“分數獎勵”的背后,是否經得起推敲——果真是慧眼識珠,還是另有貓膩,導致有人不當得利。
出書、開辦培訓班、推出付費課程……這些商業活動,理當與手握評分權力的老師絕緣。裁判員不能當教練員,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頂著一省高考作文組組長的名號下海牟利,難免會讓眾多家長和考生趨之若鶩,即使不求私下開小灶,也期望能夠更了解閱卷組老師們的口味,好在高考時能夠更好地迎合,以多拿幾分。至于有些人質疑“《生活在樹上》為了晦澀而晦澀是否為暗中做標記”,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有關部門需要調查作者是否上過陳組長的培訓班。
退一步看,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須向公眾回應的關鍵點還有很多。首先,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這樣關鍵的崗位,有無任期限制?據報道,陳老師已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20年,無論是從避免利益輸送角度,還是從考試公平、閱卷科學性的角度來看,這顯然都是不妥的。其次,對高考閱卷老師尤其是權力更大的閱卷組組長,能否進行商業活動,有無具體規定?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即使當事人是清白的,此時也很難洗清。最后,改分這一環節是否經得起推敲?初評39分,陳組長介入后,直接上提了21分,是否涉嫌濫用組長權力?有無“一言堂”?
因為私自泄露考生作文,陳老師已不可能出現在明年高考的閱卷崗位上,但很多考生劍走偏鋒、投其所好的心態卻不會因此而消失。文無第一,既然選擇了不走尋常路,承受代價便是,只是這背后的機制當經得起推敲,事先必須排除暗通款曲的可能。唯此才能保證高考的公平,讓投機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
(作者 宋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