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發榜”后,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復讀,來年再戰。然而,復讀并非坦途,要不要選擇復讀,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復讀,新高考下復讀又有什么新趨勢?有復讀想法的學生,要非常慎重地考慮清楚后再做抉擇。
1)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復讀——
想復讀先看理由是否過硬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高三年級組長甄兆敏
高考結束后,一些學生有了復讀的念頭。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復讀呢?
通常,復讀有三種結果:成績提升明顯,進入心儀的大學;與前一年成績差不多;比前一年的成績低。按照以往經驗,第一種結果的比例不是太高,第三種結果的比例不是很低。復讀的一年,非常考驗人的恒心、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格外慎重。如果沒有過硬的理由,可以不進復讀這個“坑”。
一般來說,復讀的理由主要有:認為自己發揮失常、要“知恥后勇”努力學習、對錄取自己的學校不滿意。我們來逐個進行分析。
第一,發揮失常。發揮正常與否的參照是學生一貫呈現出來的成績,而不是期待的成績。高考計入分數的六個科目,如果都發揮正常,學生的總成績應該是超常水平發揮;如果有一兩個科目發揮失常不太嚴重,學生的總成績應該是正常水平。一個人所有科目很難都發揮正常,定義自己發揮正常與否應該是以總成績為準,而不是哪一科目的成績為準。
如果確屬發揮失常,還要分析其原因是身體上的不適還是心理上的不適所導致。如果僅僅是身體不適導致發揮失常,例如突發疾病等因素,可以考慮復讀。如果是心理原因導致的,例如考試焦慮等,那我建議不要復讀,因為一年后的心理壓力更大,考試焦慮的情況可能更嚴重。
第二,以前沒有努力,現在“知恥后勇”。這個理由貌似很正當,但是很多學生都是在結果出來之后頓足捶胸,立下雄心壯志要怎樣怎樣,大家以為他會從此開始奮發圖強,結果一覺醒來就依然故我了。如果學生想復讀,可以先閉上眼睛想想,自己能否確定有足夠的毅力改變自我。如果非常確定,就可以選擇復讀。如果不確定,還是不要復讀的好,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學生的三分鐘熱度。最終,學生的成績與前一年相當甚至更低,白白浪費一年的光陰。
第三,錄取的院校不滿意。首先,學生要搞清楚是成績的原因還是填報志愿的原因。如果是填報志愿失誤的原因,可以選擇復讀。但是,一定要從復讀開始前就做好學業規劃,明確努力方向,積累高招錄取相關信息,下一年不要重蹈覆轍。
其實,學生和家長不用在是否復讀這件事上糾結太多,怎么選擇都不錯,關鍵看你怎么做。如果學生確定去復讀,那就踏實下來準備迎接未來一年的辛苦與折磨,這也是人生的一次歷練。如果學生確定不去復讀,那就嘗試著喜歡你的學校,嘗試著喜歡那個專業。
假如學生還是猶豫不定,和家長也達不成一致意見,可以考慮“試復讀”。現在離高校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先去試復讀一段時間。在高校開學之前,如果學生能夠承受復讀帶來的心理壓力,又學有所得,成績也有穩步提升,那就復讀下去;如果找不到這個感覺,自己特別痛苦,不要不好意思,回家收拾行李去上大學吧。
2)如何選擇靠譜的復讀學校——
學校的教研實力最重要
精華學校高考全日制校長趙宏凱
對于準備復讀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肯定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選擇一所靠譜的復讀學校呢?
首先,要了解復讀學校的教研實力。隨著北京新高考的實施,教研在備考階段的價值日益凸顯。衡量一所學校的教研水平有很多指標,比如是否擁有獨立的教研部門、專職的教研團隊,是否參加區教研、市教研等。同時,復讀學校的教師對高考是否有科學的認知、能否對各科試題所考查的內容有清晰認知與了解也非常關鍵。教師要能夠充分理解高考政策,并科學指導學生在試卷上反映的知識漏洞及能力欠缺。
其次,要了解復讀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并注意學校是否有針對學生備考心態調整的安排。選擇復讀的學生壓力很大,尤其是在備考的后半段,學生會出現學習動力不強的現象。所以,好的復讀學校應該在入學前幫助學生做高考失利報告,科學規劃課程,并在開學后實行分層教學,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完善情緒管理,為學生鼓舞士氣。此外,學校還可以每周舉辦主題班會,讓學生分享經驗,疏解成長煩惱。
第三,要了解復讀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的綜合實力。規模較大的復讀學校,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更成體系,師資、學習環境、教學更能有保障。伴隨著新高考的實施,分層走班制對復讀學校提出新要求,所以,復讀學校的招生人數及專職教師人數也需要關注。如果復讀學校每年招生人數過少,則學生分層不會很細致,學校很難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如果專職教師不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將無法及時解答。
3)新高考下復讀有何新趨勢——
復讀人數可能會逐年下降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儲朝暉
復讀是以考試絕對分值作為高校錄取依據所產生的特殊現象。當考試招生制度主要依據考試分數而非綜合評價來選拔學生,只有學生把分數考得更高一點才能上更好的學校,當分值與期望錄取的學校之間存在差距的時候便會將復讀作為選擇,這是復讀尤其是高分復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新高考總體還是以考分作為主要的錄取依據,在錄取線上的考生還可能產生考試分數與錄取期望的差距。同時,由于全國高校錄取考生的平均錄取率在80%左右,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復讀仍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的一定范圍內延續、存在。
由于新高考確實降低了考分對于升學的效價,又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考生比過去更大的選擇空間,獲得錄取通知書的考生選擇復讀的必要性明顯降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事實基礎上,未來復讀人數的變化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家長和考生是否會因為選擇增加而引發對錄取學校期望的膨脹,二是社會用人單位是否會進一步強化第一學歷的差別化對待。如果這兩方面是平穩的,選擇復讀的總人數將會逐年下降。
新高考實施后少數省市不再分批次錄取,多數省市二本三本合并,各地積極推動一二三本合并,這樣給考生和高校雙方更大的選擇空間,比較好的大學辦得一般的專業未必天然就招到優秀學生,一般地方院校辦得比較好的專業也可能招到比較優秀的學生,這樣延續一段時間必然改變高等教育生態,曾經被用人機構看不上的地方高校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強化第一學歷的學校差別看待也就缺少事實依據。
復讀本身的經濟成本和人生機會成本往往被忽視,不少人也未能考慮不選擇復讀的情況下成長的連續性優于復讀。在高考壓力已經普遍較大的情況下,復讀生更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過度的壓力對人的身心正常成長發展都會帶來更多更大的風險。
復讀本身的風險也必須考慮到。在復讀生中既有第二年考分高于第一年的,也有第二年考分低于第一年的,或第二年考分與第一年基本持平,在后兩種情況下,由于上更好大學的期望不能實現,不僅會產生更高的經濟與人生機會成本,還可能造成考生自信心的下降。
因此,對于大多數接到大學錄取通知的考生,要綜合考慮自身心理素質、未來規劃、家庭情況等因素,理性、謹慎選擇復讀。
【復讀故事】
復讀之路艱辛坎坷
高考復讀生小劉
去年,我畢業于一所知名中學的重點班,當時的高考成績是619分,不算低,但和我的理想以及平時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我的理想是學習醫學專業,未來成為一名醫生。而我這個分數在去年是考不上滿意的醫科大學的,就算進了某個比較有名的醫科大學,也沒辦法學習理想的專業(比如臨床醫學),更不用提那些醫學名校。最終,我選擇了當時最難以接受的一條路:復讀。
一開始,我在心里很排斥復讀。在我看來,復讀意味著再經歷一輪枯燥乏味的高考復習和沖刺訓練。而且,看到朋友圈里刷屏的各種錄取通知書,自己卻要去復讀,心理落差不言而喻。不過,在父母的鼓勵下,我認真進行了試卷分析,總結得失,最終邁進了復讀學校的大門。
復讀之路可謂艱辛。最令我沒想到的是,和我一起復讀的同學竟然高手云集,我感覺自己天天被大神碾壓,頭些日子壓力特別大,再加上新高考的種種不確定因素令我產生了不小的焦慮,晚上睡不好覺。幾次大考后,我逐漸清醒過來,開始和同學們坦誠相待,相互之間也學到很多學習技巧和訣竅。線上復習的那段時間,復讀學校的老師還為我們組建了學習群,促進我們相互交流,相互解壓。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找到了感覺。今年高考,我考出了699分的好成績,現已被國內知名的醫學院錄取。
總之,如果你決定選擇復讀,就要沉下心來,即使道路坎坷,也要認真走完這一程,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自己當初的選擇。
【家長心聲】
復讀性價比更高
復讀生家長李女士
2019年孩子的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我看到分數后特扎心,因為離他的目標校差距太遠了。我和孩子爸爸不希望看到孩子的理想破滅,都堅定地支持他復讀。
我認為,高考是人生眾多難關中最容易的一關,如果在這里退縮,信心將大受打擊。何況,沒考上心儀的大學,只能在4年后通過考研究生“翻盤”。如果讓我在“1年時間復讀”和“上4年普通大學”做選擇,我肯定覺得前者性價比更高。
沒必要讓孩子遭二茬罪
高三學生家長趙女士
我女兒讀的不是名校,學習成績也一般,但我從未考慮過讓她復讀。現在職業教育這么發達,如果明年考不上本科,考一個大專我也能接受,將來畢業了,說不定比本科還好找工作呢。何況,復讀一年就保證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嗎?萬一成績沒努上去,再落下心理陰影,得了抑郁癥可咋辦?所以,我覺得沒必要讓孩子去遭這二茬罪。
【專家建議】
復讀靠勇氣更靠方法
海淀教科院陳堯
復讀需要勇氣,更需要方法。如果選擇了復讀,就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才能在來年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第一,調整心態安心學習。剛剛經歷的高考失利,會將學生置于沮喪的情緒旋渦中,他們很容易對自己以及高考做出非理性的評價與歸因。在復讀過程中,家長與學生要淡化對高考失利的關注,更不可將上一次的失利作為激發學生接下來學習動力的理由。很多情緒的困擾來自于對自我愿望的壓抑,在復讀期間坦然地承認自己對更高成績的追求,不僅可以從積極的角度激發學習動力,還能讓學生在復讀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學習過程,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
第二,尋找方法科學學習。復讀的核心任務是對高中知識的復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要重復一次高三的生活。在著手復習前,學生要結合上一次的高考成績,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確定自身成績的提升點,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對于曾經投入很大精力,但是成績提升并不明顯的內容,可以通過尋求教師和同學們幫助,分析原來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重新選擇更恰當的學習策略。
第三,制定計劃高效學習。好的計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穩步推進學習進度,做到勞逸結合,高效學習,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在復讀期間的焦慮情緒,在一個個目標的達成中逐步增強學生的信心。能夠完成是好計劃的首要標準,切忌過高地制定目標,盲目地堆砌學習任務,一定要結合高中期間的學習狀態做到目標適度,強度合理。學生制定計劃的過程中,還要參考學校整體的復習進度安排,做到課堂學習計劃與自主復習計劃合理搭配,同時兼顧整體復習與個性化復習。在制定學習計劃的過程中要給自己預留一定的調整空間,以便根據學習進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