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市場脫節,河南高考300分以下人數逼近20萬!
2020-11-06 13:32:0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1
聽新聞

龐大的數字,讓一向沉默的低分高考生群體,突然涌入公眾視野。

最近有消息說,河南高考300分以下人數逼近20萬!作為高考競爭最激烈的省份,河南每年的高分考生為人津津樂道,突然冒出這么多的低分考生,令外界不解甚至驚訝。

這種現象并非河南一省獨有。在全國低分考生中,100分以下的不少見,0分的也大有人在。

對于低分考生群體來說,哪里才是他們的求學、就業乃至生活歸宿?

低分大軍

今年河南高考115萬人全國之最,高分考生數也創造歷史最高,僅理科600分以上便達4萬多人。每年高考放榜期間,高分學生常引輿論喧囂。

相比高分段學生的流量,低分段學生基本被選擇無視。當河南的低分考生也創下最多紀錄時,大驚小怪在情理之中。

根據河南省招辦公布的2020年一分一段表,100-300分區間的總人數是15.8萬。100分以下人數是多少?招辦沒有公布。

多年前因某省100分以下考生過多,引發質疑,于是很多省市不再公布100分以下考生人數。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做了一個推測,江西100分以下的考生近1萬人,而江西考生總數僅有38.94萬,約河南的1/3。因此河南100分以下的人數至少是上萬的,達2萬人或者3萬人也屬正常。

低分高考生群體不是河南一省的現象。廣東高考報名人數僅次于河南,今年達78.8萬人。160-300分之間的,就已突破10萬人,達10.3萬人。

再多看一個省,黑龍江參加7月高考的考生有18.3萬人,300分以下的有4.9萬人。其中理科300分以下(不含300分)占比22%,文科占比35%。

事實上,并不是低分考生忽然涌出這么多,只不過是人們長期忽視罷了。

升學流向

如此龐大的低分高考生群體,他們最終的升學流向何處?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以高職專科為主,有些學生能學到一技之長,有些學生純粹就是混一個大學文憑。

另外,直接進入社會占一小部分,知道自己不是讀書料,不想混日子,當初就讀高中更多的是家長不愿孩子過早走入社會。

從近年各地公布的高職高專錄取控制線看,很多都在200分左右,甚至在200分以下。河南2020年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文理科均只有180分。

大部分河南考生的歸宿是高職大專。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河南共有151所大學,其中94所為高職專科院校。

再看其他高考大省。河北2020年高考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專科文史220分,理工200分;山東2020年二段線150分,二段線是根據本專科招生計劃,結合考生的高考考試情況劃定的分數線。

隨著高考錄取率提高,還有人提出“零分上大學”。0分高考生大有人在,今年黑龍江理科0分2291人,文科2746人0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按照高職院校的招生計劃數以及學生的考試情況、報考情況,如果沒有各地教育考試院(招辦)劃定最低錄取控制線,真可以零分上大學,因為不少高職院校的招生計劃超過了報考人數。

不少職校事實上已經敞開大門招生。江蘇全省高職院校達90多所,生源總體供不應求,幾年前就已實現注冊入學,即應讀盡讀、想讀盡讀。

死磕文憑?

750的總分,考出兩三百分的成績來,如果換算成百分制,約略說河南這個高考競爭最激烈省份,仍然有近20萬人只考了三四十分。

今年的高三考生,雖面對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考驗,但高考成績以及高考分數線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滑坡,高分通脹現象依然在不少地區出現。而近年高考試題難度在保持穩定的同時,為了減負,簡單化、水平化的趨勢越發明顯。

陳志文此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龐大的低分高考生群體,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基本道理,總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學習或者說不喜歡學習的。無論什么原因,這些孩子并不適合繼續走追求文憑這條路。

現實是,很多家長老師都把學生往一條路上攆,無論成績好壞,只希望他們有朝一日上名校。

白熱化的分數競爭,過早的拔苗助長,不少家庭教育環境的匱乏,厭學情緒其實早已廣泛存在。

教學應該圍繞人的自由發展,每個人稟賦、性格不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要在考試上出類拔萃。

梁挺福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如今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已經有了很成熟的職業生涯指導和多元的受教育方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不等于每個學生都適合讀大學,應該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升學規劃,而非盲目追求文憑升級。

梁挺福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統一少變的培養模式,單一僵化的評價標準,自然會過濾掉這少部分人的優秀。

另一條路

在追求文憑的道路上,本科一操場,碩士一禮堂,博士一走廊,與之相比,低分高考生群體走上了另一條路。不過,另一條路也絕非坦途。

常有學生抱怨,學校課程和未來工作關聯度不高,和愛好經常背道而馳。就拿專業與市場脫節問題來說,不止本科,高職教育同樣面臨。

確實,職業教育直接對標就業。不過,一位高職院校校長此前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我們現在的專業設置不是來自于企業真正的需求,或者說不是針對企業的需求來設定專業,而是依據我們的專業目錄,是“紙面上談教育”。

一旦就業市場遇冷,職校生便是頭撥待割的蒿草。今年疫情以來,不少蘇浙地區的外資減招,中小企業借機提高招聘條件,本科生擠掉了專科生的就業崗位。至于最近大熱的公考,那是本科生的事,專科生達不到最基本的學歷條件。

梁挺福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面對就業市場用人單位,學歷越高的學生越容易獲得更多就業機會,這就是社會現狀。

梁挺福認為,職校生的困境主要有兩個,一是學歷敲門磚,二是能力,兩者相輔相成,考分低,學歷低,能力低,競爭力低,環環相扣。

與名校生奔向大城市大公司不同,職校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80%的職業院校畢業生都在中小微企業就業,他們也大多出身農村和小城鎮。

職業教育也正從一線城市陸續退出。在其他地方,初中生畢業后按照普職比1:1的比例強制分流,在北京、上海等地這根紅線已經徹底跑偏,今年北京的普職比約10:1,日后讀職校的學生是少數。在北京的打工人,環顧四周身邊碰不到幾個職校生,這感覺并不反常。

在中國,還有這么龐大的低分高考生群體扎根小城鎮,在追求文憑的獨木橋上被擠下,少被人們提及或者描述,成為優秀同齡人對面的沉默者。

梁挺福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成績不好不等于沒有愛好和專長,應該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選擇職業方向。

其次要轉變教育培養模式因材施教,很多高職院校都招不滿,說明辦學理念和教學方向出現問題,學非所用,自然經不起市場的拷問。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