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迎來新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取消,開始實施強基計劃……在一系列高考招生變革中,青島卻在多項高考數據創下新高。有4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本科率高達82.99%,在名校強基計劃表現搶眼……本期周刊,為您盤點青島今年的高考成績單。
青島4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全省第一
記者從前不久的“局長面對面”活動中了解到,今年清華北大在山東省共錄取305人,其中在青島錄取了48人,接近六分之一。從招生類別來看,兩校在青錄取的48人中,包括強基計劃11人、保送2人、普通類常規批30人、高水平運動員2人、美術類3人。青島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位列全省第一。
2019年青島共有41人考入清華北大,2018年32人,2017年27人。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青島每年都在穩步提升,今年更是再創新高。而從今年全省范圍的高考情況來看,青島考入清北的學生數量相比第二名也是遙遙領先。據悉,第二、第三、第四分別為36人、32人和29人。
從島城市區高中來看,青島二中仍是清華北大錄取最多的學校,其中僅強基計劃、保送和常規類普通批就有11人,分別為北京大學強基計劃2人、保送北大1人、清華大學強基計劃5人、保送清華1人、清華常規批2人。
青島五十八中通過強基計劃和常規類普通批共計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分別為北大常規批3人、清華常規批2人、清華強基計劃1人。
此外,青島一中和青島體校分別有1人通過高水平運動員被清華和北大錄取。青島十七中2人被清華美院錄取,青島海山學校1人被清華美院錄取。
強基計劃元年,青島學子表現搶眼
青島今年之所以涌現出這么多超級學霸,就不得不提今年高校推出的新政“強基計劃”。教育業內普遍認為,如果說自主招生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人才,那么強基計劃則是以胸懷家國、志向堅定、有志于未來從事基礎學科和關鍵領域研究的考生為對象,實現優秀人才選拔培養與國家發展有機結合。今年清華大學在山東省通過強基計劃錄取了37人,其中青島7人;北京大學強基計劃也在山東錄取了37人,其中青島4人。青島在清北強基的錄取比例達14.9%。
今年青島二中一共有11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強基計劃就占了7人,可以說強基計劃為很多有志于投身基礎學科研究的優秀學子,開辟了另外一條名校路。今年清華大學強基校測入圍線為686分,比常規批普通批錄取線689分低3分。北京大學校測入圍線為醫學部680分、理科678分,略低于普通批最低錄取線687分。二中畢業生王煜然今年高考成績684分未達校測入圍線,但他憑借數學奧賽國賽銀牌入圍清華強基校測,最后抓住機會成功上岸。
“不過,也有不少學生既可以裸分錄取,同時又參加了強基計劃,目的是為了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專業。”清華大學山東招生組工作人員透露。二中畢業生王子昊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高考成績692分,想上北大。但憑借裸分選不到一個理想的專業,因此他又參加了強基計劃,最終考入了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類專業。
“讓優生更優,讓更多優秀的學生升入頂尖大學是高中的使命和擔當”,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此前介紹,近年來青島一直在實施優生培養計劃。強基計劃出臺后,青島市教育局和青島市教科院組織專家和一線名師對強基計劃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并更新了新的優生培養計劃。也因此,青島近幾年升入國內一流名校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加。
本科達線率 82.99%,再創新高
除了拔尖學生成績突出,青島今年的本科達線人數也再創新高。2020年青島本科達線率高達82.99%,比去年有較大提升,繼續在全省名列前茅。“學校2020屆有8個班全員過特招線,整體錄取情況非常好,我們分析原因,科學的選課走班、幫每個學生規劃成才路徑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島五十八中副校長吳峰此前介紹。
據悉,青島五十八中采取“定二走一”的上課方式,也就是把選擇其中兩門同樣課程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另外一門課會在每周的固定時間統一進行走班授課,這樣更有利于老師進行班級管理、心理輔導以及作業收發等。也因為效果明顯,今年不少高中在新高二選課走班時,都改用了“定二走一”的走班方式。
此外,五十八中的錄取十分多元。今年高考錄取結果出爐之后,青島五十八中公號長時間分享著優秀學生的高考故事。其中有人通過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有人通過提前批的綜合實驗班錄取,還有人通過藝術類錄取。不僅有眾多考生考上了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頂尖學府,更有大批學生考入公安大學、傳媒大學、師范類院校、外語類院校等特色高校。其中,2020屆高三12班還涌現出了中戲四朵金花,可以說學校結合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充分幫助學生規劃升學路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口。
“在高一時我就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然后高中三年為了這個目標一直在不斷努力。”五十八中畢業生連迎凱今年高考成績693分,被清華大學建筑系錄取。他的選科比較冷門,是物理、歷史和地理三科。“我一直喜歡建筑學專業,查過各大名校的建筑學專業選科要求,基本都與這三科相關,于是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連迎凱說,盡管這三科的關聯性較低,但老師充分尊重他的意愿,還幫助他量身制定了復習策略,最終這個并不被看好的選科組合幫助他考上了清華。
青島深入推進分層、分類、分流措施
記者從“局長面對面”上還了解到,山東新高考總的來說有三個變化:教的變化、考的變化以及錄取的變化。從今年的高考一分一段表和錄取情況來看,不選物理的學生考入頂尖學校的難度較大。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選兩科以上文科科目為偏文組合,選兩科以上理科科目為偏理組合來計算,從高校招生計劃和學科限制來看,偏文和偏理的比例在3:7是比較合理的。
但青島現在的高二高三學生文理科比例大約為4:6.選偏文科組合的學生偏多了。因此,家長和學生要提前考慮清楚國家戰略、高校需求與學生興趣之間的關系,在選興趣和選能力這個問題上做好個人選擇。
劉鵬照曾多次提到,青島正在深入研究高中階段學生分層、分類、分流的相關措施。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努力學,考本科、考“雙一流”大學,這是分層;讓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有特色發展的方向,這樣同樣可以考上一個好的高校,這是分類、因材施教;讓文化課學習后勁不足的學生,可以有機會轉回到職業學校,參加職教高考,這是分流,體現了真正的以學生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理念。
為此,青島大力實施集團化辦學,伴隨著青島二中、五十八中、實驗高中、青島九中等11個局屬學校教育集團的相繼落地,優質高中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正在薄弱學校、中職學校當中擴散開來,實現共贏。“教育集團是擴優提質高質量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我們想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模式多樣化、辦學特色化、管理現代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劉鵬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