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認知里,想上大學只有通過高考、藝考等方式,其實升入大學的方式有很多種,由于信息差的原因,導致一大部分考生家庭根本不知道還有別的方式,今天云老師主要給大家講一下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字眼的出現,相信很多家長很陌生,這可能因為不夠深入了解、不夠重視,所以才會導致錯失很多良機。有位家長留言稱:自己高三時,老師讓自己填一個強基計劃表,但由于當時自己身處農村,對此類資訊不夠了解,并不在意,并沒有填寫。
后來上了大學才知道那意味著什么,以他當時的成績,通過強基計劃完全可以進入浙江大學,雖說通過高考也進入了一所985大學,但末入流的985和浙江大學相比,畢業出來境遇還是大有不同的,只后悔當初自己當初的無知。
關于強基計劃,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我們把其中的重點突出出來,就是招收一些綜合素質非常優秀,或者說在基礎學科方面成績拔尖的考生。
那到底哪些考生更適合強基計劃呢?
1. 成績十分優異
對學生成績的要求十分嚴格,看似最低要求是一本線以上,實際上由于招生院校層級在國內前列,擁有著國內最好的資源,最高的資源配置,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所以說要是有意通過強基計劃,成績必須是非常優異,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2. 基礎學科成績突出
只要你稍微了解過就知道,強基計劃里的專業基本都是數學、物理、化學、哲學等基礎學科。強基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建設國家基礎學科做儲備力量,不僅要接受本科教育,以后還要有碩博,如果不是在這些學科方面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濃厚興趣,那是讀不下去的,不如通過別的方式選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3. 對未來有規劃
強基計劃給了優秀考生進入更好高校的機會,但基本上未來的發展方向確定,在招生中,高考成績占85%,高考出分后還會有校測,可以在高考后進行備考,關注報考高校當年的考試科目。
4. 在競賽中獲獎的考生
在一些競賽中獲獎的考生有很大的優秀,在相關學科的競賽中,獲得獎項較高的考生有機會破格入圍。高一高二的考生可以提前準備,有條件的多參加一些競賽,為強基計劃做準備。從往年的校測考試題中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競賽類型的題目,這樣對于有經驗的考生非常占優勢。
5. 家庭條件好
強基計劃是設計的本碩博連讀的培養模式,需要知道的一點是,不能轉專業。這么長時間的讀書,少不了家庭的經濟支持,可以讓孩子一直讀書,不需要盡早畢業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濃厚的興趣和家庭經濟支持,才是強基計劃考生背后強大的后盾,一心做研究,不聞窗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