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迎來的是心理健康大考,“后高考心理”不容忽視
2021-06-15 11:15:38 來源:長沙晚報
1
聽新聞

高考結束,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松了一口氣,可小星媽媽這幾日卻不得不小心翼翼。小星是長沙一所重點中學高三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考試結束后,她第一時間認真估分,還與幾個同學打電話聊分數,結果越聊越焦慮。這幾日,她躲在房間不出門,一句話不順就沖父母發脾氣,家中的氣氛比考前還要緊張。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李衛暉教授說,高考之后迎來的是心理健康大考,每個考生都在經歷心理上的變化,有的盡情放松和玩耍,有的深陷自責和迷茫。其實,這一系列心理活動都是所謂的“后高考心理”。不論考生和家長,對待高考都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認識。高考后,家長不妨對孩子說:“在人生的新賽道上,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估分后出成績前考生壓力最大

為何考后各種心理問題“井噴”?李衛暉表示,高考后巨大的“空白”與高考前緊張的節奏形成強烈對比,許多考生在“放縱”和“沉默”之間難以找到平衡點,通過玩樂、放縱、暴飲暴食來填補心里的空白。而對于考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考生,可能會放不下背負的巨大包袱,導致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甚至感到悲觀,陷入自我否定。

“高考結束后,考生會立即估分,有的人比較樂觀,而有些人估分比較謹慎。在高考成績正式公布前的這段時間里,考生的焦慮會更加集中。”李衛暉說,每年的高考結束后成績公布前,都會有考生來進行心理咨詢。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預期存在較大的出入,因為沒有發揮好而自責內疚,對于考試分數和能報考什么樣的大學擔憂不已。

李衛暉提醒家長,考后出成績前,一定不要緊盯孩子反復追問考得怎樣。在這個時期,不管孩子考得如何,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為考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家庭環境。即便估分不高,也不要在分數沒有出來前妄下定論。

“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考得不好,馬上會指責,說這就是因為以前不認真,如果……”李衛暉表示,這樣的指責和批評已無濟于事,只會火上澆油,引起孩子的反感,阻礙交流的通道。

家長首先要認同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多鼓勵、多支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高考成績,及時掌握和發現考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糾正。其實,家長不妨把孩子當作朋友,在寬松、平等的氛圍下充分與孩子溝通。一些考生高考失利后,內心沖動,思維也處于混亂狀態,困頓迷茫、無所適從之時,更需要家長幫他們疏解。

接下來的填報志愿也是一次“大考”,家長應與孩子一起分析、商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選擇人生道路。如果家長自身處于慌亂、悲傷狀態,一定要調整好情緒,控制言行,穩定下來后再和孩子交流,不要將焦慮狀態轉移給孩子。

考得好,家長可適度“潑冷水”

除緊張焦慮外,過度放縱和茫然空虛的考生也不少。一些考生在高考結束后開始狂歡、聚餐、唱歌、打游戲,有部分人甚至黑白顛倒,白天補覺,晚上狂歡。

李衛暉提醒,由于持續性不規律生活,導致生物鐘平衡被打破,加上飲食的不均衡,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的出現。并且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嚴重的還會誤入歧途。這時,作為家長應適當監管,狂歡可以,但不宜過度。

“適度的放松是需要的,但應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其次放松還是應有生活規律,生活習慣不要大變。”李衛暉說,考得好的學生,家長要適度“潑冷水”;考得差的,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其思考未來方向。

還有的考生覺得心里空落落的,每天無所適從。往日充實的學習生活一下云消霧散,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標,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這是一種茫然型心理。尤其在等待分數或在填報完志愿后,在等待錄取結果中可能會經歷這么一段真空狀態。”李衛暉建議,考生可以借這段時間進行一些新的規劃,研究一下高考志愿、閱讀、旅行、學習英語、學習感興趣的東西、運動等。而家長也可以適當引導考生,樹立新的目標,培養新的愛好。

李衛暉說,許多考生對于選擇什么專業,做什么工作,以前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和了解。這段時間可以和家長、老師以及學長一起交流討論。如果對某些專業感興趣,可以進入這個職業場所體驗一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有助于減少迷茫。

復讀的經歷就是一種成長

對于復讀生來說,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更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關懷。李衛暉認為,對于復讀生的高考結果,家長應更多地肯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在復讀期間,考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就是一種成長。家長應適度夸贊孩子,有這樣的選擇和經歷很了不起,將來遇到困難,一定還會像這樣全力以赴。

“即便復讀沒有考好,也應該繼續往前看,改變自身的機會很多,成功往往需要持續性的努力。”李衛暉表示,高考成績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質、臨場發揮等因素的綜合結果,不管最后結果如何,都要接受這一現實。如果考生壓力很大,可以引導他們主動和父母、親朋好友溝通,把自己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適度的自我內心暴露是宣泄負面情緒的好方法。

對于高考失利、準備復讀的學生來說,家長和老師則要提醒他們深思熟慮后再做選擇。考生可以與經歷過復讀的學生交流,了解自己能否承受這樣的壓力,思考如果選擇了復讀,是不是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高考成績公布后,家長也要平常心對待,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家長適當的“忽視”,有利于考生走出抑郁情緒。如果考生出現長期抑郁得不到調節,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徐媛)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