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薇婭、李佳琦動輒數百上千萬的直播帶貨神話,后有帶貨新人羅永浩、董明珠、甚至央視主持人、政府官員等紛紛入局。2020年,直播帶貨無論在短期的產品變現,還是長期的引流曝光,甚至某些品牌的資本市場回暖助力等方面,都是炙手可熱人人追捧的營銷方式。在政府參與、舉國支持之下,2020的中國處于全民帶貨的沸騰時代,作為中國品牌商業成長的觀察者,讓我們回歸營銷本質去思考:這樣的時代,還需不需要做品牌?亦或是,該如何做品牌?
近期,藍莓會就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討,通過研究分析部分企業相關舉措及管理層決策后,藍莓會聯合創始人、藍莓營銷CEO謝綾丹對此提出了三個觀點,她認為優秀的企業永遠以不變應萬變,面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總是不斷夯實著核心根基,做好下面這三點,成就企業的基業長青,才能贏得更長久的未來。
1、成功品牌需要守正再出奇
成功的企業無論產品多么豐富、采用的營銷手段如何千變萬化,總是能一以貫之地堅守,那個在龐大競爭市場刷新和強大自己的風向標:企業品牌力。品牌力不僅需要持續地積累和賦能,還需要不斷與消費者以符合當下語言交流習慣的方式,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而傳遞重點始終是針對目標用戶的品牌核心價值。
在這一核心戰略上,小米的品牌力可見一斑。眾所諸知,小米系的產品非常豐富,但小米并不是各類產品的大雜燴。小米始終有一個固本的底層策略:努力做最優質的產品,賣得越來越便宜。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其實企業都是被自己擊敗的,只有當你守正了,立住之后至多是好一點差一點,然后你再想奇招怎么勝出。”
這句“守正”比“出奇”更重要,聽過的人自然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管理層著實不多。仔細觀察分析便可發現,無論采用何種營銷方式,小米的戰略始終圍繞著“最有性價比”不變。正因為有這份守正的堅持,成立十年的小米,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民族品牌之一。
品牌力給消費者最有價值的就是品質信賴,心智首選,但凡簡單因為便宜、美觀或者新奇等原因嘗試的產品,如果不回歸做考驗耐力的品牌,最終都是收割韭菜的模式,無法長久生存。
2、好產品會說話,會讓你離不開他
做產品不等于簡單的賣貨,正如做品牌不是粗暴地砸廣告。
對于具有品牌力思維的企業而言,產品力是其核心競爭力表現。好的產品品質成就品牌,而好的品牌則為產品提供溢價。以近來較為熱門的廚房消毒小家電為例,有越來越便宜、追求顏值制勝的單一產品工廠生產商;也有不斷死磕品質,扎實維持價值高位的品牌,最終,相較之下,更多有認知水平的消費者還是選擇大品牌的產品。具有產品力的品牌也擁有更加可靠有持續“戰斗力”。
如今的直播帶貨除了個別頭部達人外,普遍性的數據造假讓不少企業沉迷于表面的繁華,難以正視與面對經營的失利,唯有不斷在產品品質上做降維設計,或者一個產品用一錘子買賣收割一波初期嘗試的客戶,周而復始。這種“投機倒把”型的產品模式,某種意義而言和微商的產品研發邏輯一樣,這種行為背后的人稱之為“新微商謀利者”。這些“低劣”的產品打著網紅爆款的旗號,講著各種美輪美奐的“故事”,卻對高比例的退貨率以及不再回頭的消費者束手無策。
看一個產品好不好可以問三個時間問題:產品研發用了多久?你會用多久?你多久會回購這個品牌下的其他產品?
好的產品是有內涵和魅力的,使用時會和你說話,更是一場良好的用戶體驗。一流的產品研發者永遠為消費者著想,以解決用戶痛點為研發使命。而優秀的企業家懂得傳遞普世價值,推進行業科技進步。
3、提供消費者需要的而不是多一個可選擇的
消費者無處不在,卻也很難觸及。每一個品牌和產品之初都會研究消費者,但還是有很大批量的品牌無法真正理解他們創造給消費者的價值是什么。今天的中國銷售環境下每天都有百萬級新品上線,可供購買者選擇。重工重質的企業對消費者的內心研究本質初心的區別就是:你提供的是消費者需要的還是僅僅多一個選擇的?
消費者需要的衡量標準可以有幾個維度:是不是能幫助用戶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譬如是不是更省時間?更加便捷?是不是更健康?是不是品質更高端等?還有,是不是帶給消費者不可替代的體驗或服務?例如高性價比的產品,可以幫用戶節省金錢,甚至幫助用戶提升更多專業技能等。當然,偶爾也會見到過度研發甚至花哨取巧的案例,比如給馬桶安裝報時和閱讀功能等。這種情況往往是沒準確理解剛需和自我中心主義的需求繆誤之間的區別,前者是行業共性人性所驅的用戶視角,后者是主觀理解局部推動的企業視角。
以生活護理用品全棉時代為例,全棉時代首席用戶體驗官鞠莉波,在入職全棉時代之前曾經是這個品牌忠實用戶。從消費者變成員工的她,仍始終以普通消費者的視角深入審視整個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通過每年數百場的消費者線下訪談交流、新品試用等活動,讓全棉時代準確、深度的認知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從而在健康家居領域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和選擇。
從消費者中來,到消費者中去。今天中國的產品很多都值得再做一次,因為5G的到來,科技的進度,整體人居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觀念的進步,這些都是我們觀察消費動態發現機遇的新藍海所在。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深耕領域,守正出奇,做好企業產品價值鏈,為消費者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才是做品牌的正確姿勢。做價格厚道不難,難的是感動人心,時間能剝離和沉淀品牌最柔軟的東西,感動用戶,成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