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要求,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交通領域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意見》發布后,A股基建板塊瞬間大漲,宏潤建設拉升封板,北新路橋、亞夏股份收漲逾6%,騰達建設、成都路橋等紛紛跟漲。
呈現六大改革亮點
一、“三個不得”破除市場準入壁壘 民企平等入市
《通知》要求,合理設置資格條件,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設置限制性門檻,不得以施工企業必須在施工所在地設立子公司為由限制民營企業參與項目投標,不得在招標文件中提出明顯超出項目特點和實際需求的資質資格、業績、獎項等要求。
二、推廣站城融合開發新模式 鼓勵民企新建樞紐
《通知》指出,推廣站城融合開發新模式,以多層次軌道交通銜接樞紐為重點,將樞紐地上地下及周邊區域開發作為一個整體,構建“一個主體”的建設開發新體制,建立各類開發主體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分擔機制和協商機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獨資、股權合作等方式參與依托既有樞紐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樞紐區域綜合開發。
三、塑造新型商業模式 鼓勵民企參與新老基建
《通知》提出,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以及鐵路客貨站場經營開發、移動互聯網服務、快遞物流等業務經營,推動鐵路站城融合投融資改革,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以鐵路車站為載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公鐵、鐵水聯運中心。
鼓勵具備專業經驗的民營企業參與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活動。拓寬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停車設施建設運營渠道,加快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資源產權與社會資本共同開發的PPP模式,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城市智慧停車發展模式,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推動5G、物聯網、互聯網等智能技術與停車設施建設、管理、運營深度融合。
四、實際減負 保障企業合法收入
《通知》要求,不得向民營企業收取不合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等。對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情況實行臺賬管理,限期清零,切實杜絕新增拖欠款。
五、支持符合條件民企科創板上市
《通知》指出,對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與其他市場主體享受相同投資支持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規范參與交通基礎設施PPP項目,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融資支持。
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股改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交通領域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鐵路企業實施債轉股或資產股改上市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按照市場化原則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六、定期聽取本領域民營企業意見建議
《通知》還提出,建立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溝通協商機制,并系統梳理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形成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庫,定期向社會公開推介,鼓勵協會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定期聽取本領域民營企業的意見建議,匯總后報送有關部門研究解決。
民營基建企業能力將大大提高
接受采訪的專家向記者表示,這項重磅改革,將利好新老基建,基建民企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向上證報記者表示,此項重磅改革政策出臺,將促使更多的民間資本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當然也包括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聯合。而且,“專業化的民營企業會更多地與金融資本聯合,補上投融資能力的最大短板,促進民營基建企業的運營能力上一個大臺階。”
另外,在新基建方面,根據智慧城市建設以往的經驗,民營企業通過PPP模式的參與機會較少。中央財經大學資產證券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偉表示,隨著此項改革的出臺,民企可積極尋求通過與國企合作的形式參與新基建,能夠提供更好運營模式的民營企業參與新基建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券商研究看好基建板塊
記者了解到,各大券商研究團隊,對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資普遍樂觀。
華創證券建筑建材團隊認為,建筑行業基本面向好且低估值,恰是配置時機。該團隊分析,今年專項債規模持續高增長,流向基建比例顯著增加。同時,2020年度基建審批投資已超13萬億元,基建項目加速儲備。
據統計,截至5月24日,2020年累計審批投資13.1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3%。其中,3月連續四周單周值超萬億元,為2016年以來首次,單月審批投資超6.5萬億元,同樣創近幾年最高值。華創證券認為,天量的審批和政策的加碼往往相伴而生,基建作為經濟托底的抓手勢必行動起來。
另外,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今年,在財政制度層面,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特殊轉移支付模式,意味著中央對財政資金使用的指導性增強,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新財政機制下,基建投資增長的可能性較高,全年極限情況或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