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工科專業調整最頻繁,農學基本專業18個
2020-07-16 11:11:22 來源:南方都市報
1
聽新聞

全國各地的高考閱卷工作已陸續開展,這也意味著距離高考放榜的日子越來越近,志愿填報工作也即將提上日程。廣大考生目前有考慮填報哪些高校和專業嗎?南都民調中心梳理了近5年我國本科專業調整情況,對各個學科門類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統計出部分發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的專業;同時統計出部分近年被高校撤銷次數較多的專業,希望為廣大考生選擇高校及專業時提供參考。

我國現有703個本科專業,工科專業數量最多

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以下簡稱《目錄》),我國目前共有12個學科門類,本科專業703個。其中,工學類專業有232個,數量最多;其次是文學類專業,有123個;而歷史學和哲學類專業分別僅有7個和4個,數量上相對較少。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專業的學科門類與學位授予門類并非一一對應,例如生物醫學屬于醫學類專業,但按照《目錄》,其授予的是理學學士學位;此外,還有一些專業在不同院??赡苁谟璨煌瑢W位,例如教育技術學,視院校培養方向及課程設置的不同,可以分別授予工學、理學或教育學學士學位。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專業時,務必留意該院校的專業介紹及其授予的具體學位。

工學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

在各個學科門類中,工學除了專業數量最多之外,專業調整也最頻繁。據《審批結果》,工學類本科專業在近5年內新增備案3927次,涉及175個專業;新增審批287次,涉及76個專業;同時撤銷專業345次,涉及98個專業。

具體來看,工學類新增次數最多的前10個專業分別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軟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網絡空間安全。不難發現,這些專業幾乎全都與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領域息息相關。

從專業代碼上還可以看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這5個專業都是特設專業,即國家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換言之,這幾個專業的人才需求都比較旺盛,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近5年工學類專業撤銷次數較多的包括工業設計、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電子科學與技術。而且,撤銷這些專業的不乏中國礦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

文學類:新增備案及審批大多為外語專業

文學類專業方面,近5年該學科門類專業新增備案994次,涉及71個專業;新增審批43次,涉及41個專業;同時撤銷專業110次,涉及30個專業。具體到各個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商務英語這兩個專業最受高校歡迎,近5年分別新增182次和152次,大批高校意欲培養相關人才。

此外,如果對專業再作細分,可以看出近年新增的文學類專業絕大部分屬于外語專業,其中西班牙語、俄語、日語、法語、英語、德語均有超20所高校新增開設。

而按院校來進行統計,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的文學類專業最多,有37個,其中36個都屬于外語專業,且大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的語言。

有趣的是,再統計近5年撤銷次數較多的文學類專業,可以看出日語、英語、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榜上有名,但它們同時也是不少高校近年爭相開設的專業。不同院校對這些專業的發展前景似乎看法不一。

數據統計還顯示,中國傳媒大學在2018年一次性撤銷了10個文學類專業,且均屬于外語專業,由此也不難看出該校的專業改革傾向。

管理學類:電子商務、健康服務與管理受歡迎

和工學、文學類專業一樣,管理學類專業新增次數最多的專業依然和互聯網行業息息相關。近5年,全國有117所本科院校新增電子商務專業,為國內電商的高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除了電商外,個人健康也是近年頗受公眾關注的領域之一。2015年,浙江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等5所院校率先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時至今日,已有108所院校新增該專業,成為管理學門類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專業之一。

另一方面,近5年共有38所院校撤銷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各有21所院校撤銷市場營銷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忌谔顖笙嚓P專業時或許需要多加考慮。

醫學類:兒科專業人才需求量龐大

受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公眾對醫學類人才培養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秾徟Y果》顯示,醫學類專業在近5年內沒有新增備案專業,但新增審批專業238次,涉及20個專業,在新增審批次數上僅次于工學類。其中,兒科學新增次數最多,達43次。國內多所知名醫科院校紛紛開設該專業,足見該領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數據統計結果同時顯示,近5年只有4所院校撤銷過醫學類專業,具體包括溫州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撤銷法醫學專業;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撤銷臨床醫學專業。

藝術學類:多校撤銷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各個學科門類中,藝術學類專業在近5年出現過1487次調整,僅次于工學類和管理學類。其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最受歡迎,共新增158次,發展速度遠高于其它專業。

另一方面,近5年共有50所院校撤銷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這也令該專業成為近年來被撤銷次數最多的本科專業。特別是2018年和2019年,撤銷該專業的院校數量明顯增加,專業發展前景似乎并不明朗。

法學類:多校踴躍開設社工專業,又有多校將其撤銷

法學類專業給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律師、法官等與司法密切相關的領域,但其實在我國現行的學科門類劃分中,社會工作、人類學等與法律實務關系不大的學科也屬于法學類專業?!秾徟Y果》顯示,近5年法學類專業新增備案次數最多的正是社會工作專業,達44次;緊隨其后的是知識產權專業,達35次。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工作同時也是法學類專業中被撤銷次數最多的專業。近5年內共有15所院校將其撤銷,其中包括中國礦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知名院校。

理學類:有學校新增專業兩年后又馬上撤銷

如前文所述,部分本科專業在不同院??赡苁谟璨煌膶W士學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就屬于其中之一。截至2019年度,該專業共新增備案616次,新增審批3次,其中453所院??蓪υ搶I授予工學學士學位,166所院??蓪υ搶I授予理學學士學位。這也使得它在工學和理學兩個學科門類中均是新增次數最多的專業。

理學類專業中,應用統計學專業的遭遇和社會工作專業類似,《審批結果》顯示,它同時出現在近5年理學類新增次數較多的專業和撤銷次數較多的專業中。更有意思的是,廣西醫科大學在2015年剛剛新增備案應用統計學專業,2017年又將其撤銷。

農學類:約兩成專業為近5年新增

農學類專業方面,近5年該學科門類專業新增備案118次,涉及27個專業;新增審批17次,涉及11個專業。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目錄》,目前我國屬于農學門類的專業僅有38個,其中有9個為近5年增設,換言之,該門類下有約兩成專業是近5年新開設的。

具體到各個院校,海南大學新增的農學類專業最多,有6個,其中園藝教育和農藝教育為特設專業;吉林農業大學新增的4個農學類專業均為新設專業,分別為經濟動物學、智慧農業、菌物科學與工程、農藥化肥。

經濟學類和教育學類:專業數量不多,但調整次數同樣頻繁

相比起其他學科門類,經濟學和教育學的專業數量不算多,分別只有23個和25個,但這兩個門類近年的新增專業次數并不少。

近5年,經濟學類本科專業的調整次數達612次,其中包括新增備案專業535次,新增審批專業43次,撤銷專業34次。具體新增次數最多的專業是金融工程、投資學和互聯網金融,分別新增125次、66次和55次。

分析還發現,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處境同樣與應用統計學、社會工作相似。近5年有22所院校新增該專業,但同時又有16所院校將其撤銷,是經濟學類里撤銷次數最多的專業。

至于教育學類,近5年則有482次專業調整,其中新增備案380次,新增審批34次,撤銷專業68次。具體到各個專業,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最受歡迎,分別有111所院校和73所院校新開設這兩個專業。

歷史學、哲學類:專業數量保持平穩

最后是歷史學和哲學類專業,由于這兩個學科門類的專業數量均不到10個,因此它們的專業調整次數也在各個門類中相對較少。歷史學類近5年只有62次專業調整,其中有18所院校新增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16所院校新增歷史學專業,只有4所院校撤銷過該門類的專業。

哲學類的專業設置則更加穩定。過去近5年,全國只有11所高校對哲學類專業作出調整,具體包括清華大學新增備案哲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中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8所高校新增備案哲學專業;山西大學新增備案倫理學專業;大連海事大學、仰恩大學撤銷哲學專業。

整體來看,近年來我國正大力培養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高新領域的人才,客觀上形成工學類專業高速發展的局面。“一帶一路”倡議、醫療健康服務等社會關注熱點也促成了不少新專業。

當然,某一領域的相關專業大幅擴招并不一定意味著它前景廣闊、就業無憂。例如社會工作專業就出現多所院校新增備案的同時,又有不少院校將其撤銷的局面。一個專業的新增和撤銷,背后除了有國家控點、人才需求量等原因外,也受到院校教育質量、管理優化等因素影響,甚至不排除有個別高校出于功利心理、為吸引考生而盲目開設專業。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務必詳細了解該校的整體發展方向和專業培養計劃,是否有能力在該領域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再結合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深思熟慮后再作決定。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