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布局,補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2020-08-05 11:11:42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1
聽新聞

“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迎來了發展風口,成為發展的藍海。目前,各類市場主體紛紛投入冷鏈物流建設,各路資本也加快搶灘布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鄒天敬近日在供銷合作社冷鏈物流暨農產品市場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

當前,加強冷鏈物流建設已成為農產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和迫切需要。農產品流通作為供銷社系統最大的業務板塊。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供銷社以冷鏈物流為切入點,把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和市場體系建設作為提升服務能力的關鍵舉措。

農產品流通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關系著千家萬戶,關系著食品安全和農民增收。為解決大部分農產品產地在冷鏈“最初一公里”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解決冷庫數量一線城市嚴重供不應求、三線城市呈現供過于求苗頭而冷鏈設施普遍不足的失衡問題,供銷合作社增加投入,優化布局,補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圍繞全產業鏈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有市場分析發現,開展冷鏈物流業務的市場主體雖然眾多,但冷鏈物流行業整體處于碎片化、分散化的狀態,倉配分離、區域分割等問題突出。基于此,供銷合作社系統把圍繞全產業鏈打造銜接產地銷區、從田頭到餐桌的冷鏈物流體系以及構建冷鏈物流生態閉環作為重要工作之一。

在具體舉措上,鄒天敬表示,一方面,在重要農產品產區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打通冷鏈物流的“最先一公里”。同時,發展一體化冷鏈物流,建立跨地區長途調運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適度規模的產地型冷庫、預冷庫、移動預冷柜、具有冷藏功能的產地加工集配中心等冷鏈設施,提升預冷和儲藏保鮮能力,延長農產品貨架期,提高錯峰銷售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布局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按照現代冷鏈物流的理念,通過改造升級等多種方式,建設冷鏈倉儲物流設施,改造或新建一批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加快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重點提升冷鏈倉儲運輸功能,引導批發市場面向市場商戶、超市、企事業單位等市場主體,開展果蔬、肉類等鮮活農產品冷鏈配送體系建設。

此外,加快城市冷鏈配送體系建設,在重要物流節點和大中城市周邊發展以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保鮮加工配送設施,加快配備一批節能、環保的長短途冷鏈運輸車輛,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成熟社區安置生鮮自提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蔬果配送信息系統,發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溫配送業務。

“物流業是規模經濟效應顯著的行業,只有通過不斷整合各種資源,做大規模、形成體量、實現高度集約化,才能降低企業和社會的成本。”鄒天敬說,針對系統冷鏈物流企業“小、散、弱”的現狀,必須大力培育大型冷鏈物流企業。

與此同時,還要推進冷鏈物流創新發展。鼓勵企業利用自有設施提供社會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經營模式創新,加強對冷鏈物流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大力發展“互聯網+”冷鏈物流,構建“產品+冷鏈設施+服務”信息平臺,優化配置冷鏈物流資源,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