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發布會暨集中簽約儀式在哈爾濱舉行,推出校長職級制、教師“區管校聘”、學校績效管理規范化三大改革。
據了解,面對教育基礎薄弱、資源不足、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現實問題,哈爾濱新區教育部門緊抓“五區疊加”的發展契機,先行先試,經過4個多月深入細致地調研,在學習借鑒上海、深圳、青島等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經反復推敲,形成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中小學校績效管理規范化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
年薪最高50萬 校長職級制改革擴大校長辦學自主權
校長職級制的改革領域包括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35所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包括200余名中小學校長、園長和黨組織書記(含副校長、副園長)。
此項改革主要推行校長競聘和職級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后備人才庫建設,建立人才選拔、培養和使用機制;落實中小學校長負責制,提高辦學質量;探索校長輪崗交流制度,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中小學校長競聘上崗后,原有行政級別納入檔案管理,實現‘去行政化’,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哈爾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天濱介紹,校長競聘任期為3年,配套制定《中小學校長職級工資管理辦法》,分為特級(九檔)、高級(八、七、六檔)、中級(五、四、三檔)和初級(二、一檔)共“四級九檔”,評價管理標準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校長工資平均增加一倍,最高年薪可達50萬。同時,將會明確和擴大校長的辦學自主權,充分發揮校長團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打破“鐵飯碗”“區管校聘” 改革優化教師團隊結構
該改革是指將原來編制部門直接管理每一所學校編制員額,改為編制部門對教育部門實施員額總量控制。突破教師交流輪崗管理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實現教師隊伍校內結構合理、校際配比均衡、區域整體優化;打破教師“鐵飯碗”,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盤活現有教師資源,培養優秀人才,激發教師隊伍內在活力。
據悉,此項改革的主要包括建立“總量控制、動態調整”員額管理制度、建立“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全員競聘、雙向流動”聘用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考核退出制度、完善“以人為本、依法治教”權益保障機制等五項內容。
根據這五項內容,新區教育局將對教師編制和教師員額實行統一管理,按照班額、生源以及師資結構等情況,研究提出各中小學校教師員額統籌分配方案,并向編制、民社部門備案;在教師員額總量內,由區教育局核定各中小學校崗位數量。各中小學校根據需要設置具體崗位,按崗位聘用教師。
同時,為了充分激活教師內生動力,新區將推行競聘上崗制度,全體教師競聘上崗,鼓勵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之間教師雙向流動。加強教師考核評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崗位競聘、評優晉級的依據,對未聘或考核不合格教師采取待崗、轉崗、解聘等形式,退出教師崗位。
在改革過程中,新區將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職能,保障教職工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對五年內擬退休、孕期哺乳期、患有重大疾病的教師實行直接聘任。
年薪增加30% 學校績效管理規范化改革增強辦學活力
首先構建績效管理體系,引入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即KPI考核)的方式,明確績效目標和指標權重,規范績效管理的內容、方法,增強績效管理實效。
其次,實施績效考核評價,由區教育局對中小學校實施績效考核,由各中小學校對教師崗位實施績效考核,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學校、教師績效獎勵的重要依據。
最后,建立績效獎勵機制,獎勵性績效納入中小學績效工資范疇,同現有基礎性績效工資項目并列執行。獎勵性績效工資平均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區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的30%。教師年工資平均增加30%,最高增加50%。
王天濱告訴記者,通過績效管理規范化改革,規范中小學校績效管理,形成考核機制,將績效考核與教職工履職和業績情況相結合,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評價、導向和激勵作用,積極推進和完善學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增強學校辦學活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促進新區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記者 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