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展”到“深化”,再到如今的“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4年來勇往直前,一路進階。
首先是擴容并延長試點期限。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從15地擴容至28地,試點期限從2年延長至3年。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上海、海南等15個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試點期2年。2018年6月份,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化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雄安新區等17個地區,期限2年。和之前相比,商務部8月14日印發的《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中,新一輪試點名單多了大連、廈門等11個城市,試點期限為3年。
其次是創新重點突出與時俱進。首批試點,在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擴大服務業雙向開放力度、培育服務貿易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服務貿易支持政策、健全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創新事中事后監管舉措等8個方面進行探索。第二批試點,在推動跨境旅游、藝術品交易、數字內容產業、文化教育、新興服務業、知識產權、出口貿易等文旅相關產業先試先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此次為第三批試點,將在改革管理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完善政策體系、健全促進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可以看出,三批試點創新發展內容既重點突出又各有側重。此次試點既是之前基礎上的延續也是進一步的提升和深化,可謂應時而使,與時俱進。
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自2016年開展以來,帶動了全國服務貿易向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4年多來,各試點地區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性強、具備復制推廣價值的經驗和案例。商務部先后分3批印發了74條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尤其是今年7月31日,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總結了5項試點經驗,同時還編撰了新一批20個最佳實踐案例,供各地在工作中推廣借鑒。
經過兩輪試點,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數量和質量明顯改善。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試點地區的服務進出口占全國比重超過75%,發展速度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在試點示范帶動下,全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的6542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7850億美元,年均增長4.7%。值得一提的是,服務出口年均增長6.7%,高于全球服務出口平均增速和我國貨物出口增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需求大幅萎縮,服務貿易逆差持續大幅縮小,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嚴峻形勢。此次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積極探索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路徑、創新服務方式、優化貿易布局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有助于穩定和促進我國貿易出口,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對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
一方面,跨境服務貿易未來將通過數字網絡得以加強,因此,應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大力發展服務業跨境電商。同時,還應推動“大數據+服務貿易”模式創新,通過完善網上政務大廳、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措施,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營造高效便捷營商環境。
另一方面,當前服務貿易發展既是全球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因此,要以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契機,用線上推動和貿易帶動線下貿易,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切實做好產業鏈重構,試出新意,試出“樣板”,推動中國服務貿易向更高的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