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層樓貼上“校園防疫指南”,地貼、家具等作為分隔線……8月29日起,北京市中小學各年級將迎來分批分次開學。昨天上午,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帶隊到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初中部檢查校園開學準備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該校的開學前準備已經就緒。李奕表示,本市中小學開學后學生仍需戴口罩,但各校應設計合理的學生佩戴口罩的強度和頻度。同時,李奕還提到,開學后各校要加強單元管理,做到每個孩子活動軌跡都可追溯。
進校園戴口罩
各校應“設計”學生戴口罩強度和頻度
李奕表示,本市要求孩子們進校園戴口罩,但并非要求從早到晚一直佩戴。比如戶外活動在不聚集、不接觸的前提下,可不戴口罩。中小學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讓孩子有機會到戶外去運動。李奕建議各校精心設計,合理設定學生佩戴口罩的強度和頻度,利用大課間、體育課等戶外活動,讓學生佩戴40分鐘至1小時口罩后,有機會摘下口罩透口氣兒。
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校長郝玉偉介紹,該校已經提前為孩子們設計了戴口罩強度的“專門方案”。該校一節課時長40分鐘,每節課間都讓同學們到操場上固定區域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期間不用戴口罩。同時,為了做到同學之間不交叉,每個班同學都在操場上設置指定區域進行活動休息。此外,如果有同學在教室中感到戴口罩有些憋氣,可打開教室后窗通風。初中部校醫馬越也介紹:“佩戴口罩是一個很好的衛生習慣,開學第一課會將這部分內容引入,讓學生了解何時需要佩戴,何時可以摘下,如何合理地收口罩等內容。”
單元管理
每個孩子活動軌跡都可追溯
除了為學生設計科學的戴口罩的頻次和強度之外,郝玉偉介紹,學校在開學后也對學生進行單元管理。該校將實驗樓的第一間作為隔離室,校園樓道里設置巡視老師,如果發生學生發燒、咳嗽等癥狀,教師在教室門口可通過巡視老師,第一時間聯系校醫,將有情況學生帶到校醫室進行觀察。
李奕也向北青報記者強調,開學后,各校實行單元管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交叉。“學校要對每個孩子的活動軌跡有詳細記錄,以便于未來能夠可溯源,可盡快地確定學生活動邊界。這也是常態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李奕還表示,開學后對于食堂、廁所、教室的通風等方面,在常態化的標準下也有新的標準和要求,要確保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教育教學環境。
開學前先迎三輪檢查
豐臺區開學典禮不在線下舉行
“學校是一校三址,現有教職員工159人,學生1293人。”郝玉偉介紹,學校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協調各部門的疫情防控、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學校還有“督查小組”,不定期不定時不定點對各項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豐臺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學前,豐臺區的學校要進行全面的學校自評、區級驗收和整改復評等三個階段。目前,學校自評已經結束,在自評的基礎上,8月23日至8月26日該區開展中小學區級驗收評估。由區教委、區衛健委、區疾控中心、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組成區級評估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咨詢、實地巡視等方式逐校進行評估檢查。8月27日、28日學校針對驗收評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評估組再次進行復評,確保所有問題整改到位、開學順利平穩。開學后將持續進行區級督導和動態檢查,對存在隱患和薄弱環節加強檢查評估,切實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對于即將迎來的開學典禮,李奕介紹,針對不同年級的開學典禮人數,線下活動人數會有明確要求,大部分學校可能采用錯峰、分年級或者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開學典禮。對于特殊情況,也可進行線上開學。根據豐臺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實際情況,今年新學年開學,豐臺區所有學校開學典禮不在線下舉行,全部在線上進行。文/本報記者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