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風采
從教28年的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中心小學美術高級教師關慶族,在2018年8月開始了兩年的援疆支教“征程”。在新疆和田支教的過程中,關慶族不僅自費為學校購買繪畫材料,還結合當地的地理條件,“獨門”開設玉雕課、沙畫課、泥石課,豐富學生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和田是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初入新疆的關慶族懷著挖掘玉文化起源的初心,自己投入近萬元的資金,為學校帶去了各種繪畫材料、畫具、玉石標本以及玉雕專用的切割機器和打磨機器,毫無保留地供本地老師使用,教授他們使用方法,創設美術專用教室,為學校的文化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
同時,他還在學校苦心孤詣地創作了一幅幅水墨丹青,現在由他創作的近300幅書畫作品,張貼懸掛在學校的圖書館、辦公樓、宿舍樓、食堂等場所。在創作書畫作品的同時,他還將“學海泛舟,藝海拾貝”的隸書雕刻在了學校的文化石上,填補了學校人文景觀的藝術空白,增加了中國傳統文化氛圍。
關老師負責美術課的同時,還抓住一切零散時間與學徒教師交流,帶領學生、老師一起進行美術形式的創新。學校的美術課在他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中,不僅僅是繪畫課、繩藝課,玉雕課、沙畫課、泥石課也逐漸打造成熟走進學生課堂。在援疆工作中,他發現和田地區位于荒漠,地處偏遠,就想把無盡的顆顆沙粒用于教育教學中。他嘗試著把沙子涂上顏色,讓學生們以彩沙為顏料,創造出了別出心裁的沙畫;同時還采用泥石工藝,將泥石穿孔做成獨特另類的工藝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此外,關慶族還負責學生們的漢語教學。他將京劇、詩歌、中國歷史以及中國傳統神話引入到課堂,通過這幾種主題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們中文的提高,還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對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