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西柵子村掛牌建立。基地旨在做好北京長城保護方式方法的探究,力爭在全國長城領域形成示范效應。
據了解,此次建立的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是我國長城沿線第一個掛牌的基地。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基地將依托箭扣長城的修繕工作基礎,秉持科學的保護理念,努力成為國內外長城維修保護經驗的交流平臺。活動現場設置的“長城修繕成果展”,展示了2019-2020年北京市長城的搶險工程。在2019年10項長城搶險工程完工的基礎上,2020年北京市繼續開展了10項長城搶險工程,到2022年北京市將完成不少于需搶險總量10%的搶險工程。目前箭扣三期工程、昌平區流村段長城1-9號敵樓搶險修繕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北青報記者從基地了解到,北京境內的長城是中國長城的精華段落,已經明確的長城墻體包含明長城和北齊長城,總長520.77千米,其他單體建筑1742座,包括敵臺、馬面、水關、鋪房、烽火臺等五種類型,城關城堡147座,擋馬墻六處。自2000年至今,全市共開展長城保護工程近百項,財政資金投入約4.7億元,涌現出了一批以箭扣長城為代表的示范性保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