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力量加入,理論春風吹進中小學
2020-09-22 09:05:53 來源:上海青年報
1
聽新聞

編者按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怎樣讓思政課在青少年這一人生“拔節孕穗期”,真正發揮好立德樹人的作用,直抵心靈,啟迪智慧,引領發展?在上海,教育部門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探索,無論是大中小學陸續推出的有溫度、有情懷的思政課,還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認識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開展的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都是為了讓思政教育像陽光和空氣一樣潤物細無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帶您看看上海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是怎么上的。

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開設思政課,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去年以來,普陀區教育局與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深入合作,全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K麄兪窃趺醋龅哪?

青年報記者劉春霞

大學力量加入,理論春風吹進中小學

“什么叫數字化?我們來看看‘小李哥’的數字生活的一天:早上來學校時媽媽用手機叫了出租車,買早飯刷手機支付,在學校上課老師用iPad教學……”在一堂“數字中國美好生活”課上,管弄新村小學教師于嫣理用直觀的漫畫小視頻向學生們展示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字”??赐旰螅W生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數字”并不是數學課上的阿拉伯數字!

在管弄新村小學,于嫣理的課堂教學以鮮活著稱,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她坦言,要給小學生講好思政內容蠻難的,“思政的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小朋友都喜歡形象的、生動的、直觀的內容,所以在講課時,要盡可能通過直觀的手段讓他們接受。與中學相比,小學階段涉及思政的內容較淺顯,但更加貼近生活,由表及里,逐漸滲透。”

于嫣理每天想的是怎么讓課程效果更好,而校長陸莉莉考慮的則是如何進一步提升思政老師的整體素養。“小學思政教師一般都是兼職的,少數高年級的是專職,低年級基本都是兼職的,像我們學校的規模,就有17位思政教師,如何對他們進行培訓是比較難的一件事”,陸莉莉說。

今年3月18日,曹楊二中、曹楊中學、長征中學、蘭田中學、上外尚陽實驗學校、晉元附校、新普陀小學、管弄新村小學等8所學校成為首批“華師大馬院和普陀區教育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基地學校”。

成為馬院基地校,讓陸莉莉很振奮。“華師大馬院的力量引入后,理論的春風就吹進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師資力量、備課力量的提升。”她說,為了帶動輻射更多思政老師,今年6月,管弄新村小學成立了以于嫣理命名的思政教學工作室,“于嫣理本身是很優秀的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如何生動、豐富,形式怎樣鮮活起來,她都是可以引領其他老師研討,但很多理論性的內容則必須要依托華師大馬院的專業引領。”

“思政培訓班”,教師跨學科一體化培訓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如何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普陀區教育學院培訓中心與華師大馬院合辦了“思政培訓班”。

“舉辦‘思政班’是普陀區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的一個亮點。”上海市政治特級教師、普陀區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許曉芳說,“思政班”體現的是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不是某一個學科老師的任務,所以參加‘思政班’的有各學段的老師,除了思政老師,還有德育教導、大隊輔導員、班主任等,首先通過隊伍建設來構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在平時的教學教研過程中,各學段老師習慣于關注本學段的內容,而在“思政班”里,小初高的老師在同一個班級共同研討同一個問題,課程是系列化的,除了教育學院的老師,還有華師大馬院的老師來上課。此外,華師大馬院還派了兩名博士生和兩名青年教師指導學員開展項目化學習,以期通過項目引領、微課題研究、自主探索實踐,解決德育管理、教育教學、團隊活動推進和學生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尋找“大中小”思政一體化的有效路徑。

“這樣,各學段老師(的分隔)就打通了。”許曉芳舉例說,比如講到“民主”,實行統編教材后,8年級下冊的《道德與法治》專門講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國家機關等,這些內容以前都是在高中上的,“初中老師應該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怎么用適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話語系統講,高中老師再講到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哪些鋪墊,應該怎么拓展,只有老師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教學中進一步落實。”

曹楊二中附校思政教師查永浩是第二期“思政班”學員,她認為,思政課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照本宣科毫無意義,更重要應該引導學生主動關心時事,提升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和多角度看待、分析問題的能力等,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側重培育學科核心素養。

課程一體化,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中,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中學階段重在拔節,大學階段重在孕穗。”在上海市特級教師、曹楊第二中學掛職副校長兼政治教研組長、蘭田中學校長談俊看來,中學階段的初中和高中也各有側重,初中更強調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初中階段要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高中是承接初中和大學的過渡學段,思政課強調的是常識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講授,讓學生通過思政課的學習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養。而大學階段,學生接受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學習,讓大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來增強使命擔當。

“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時,有一點很明確——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所以一體化建設主要還是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年齡特點,在思政課的教學中,是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又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同一學習要求在不同階段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階段性認知往返,實現學科邏輯、生活邏輯、學生的心理邏輯三者的統一。”

在普陀區的8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基地學校中,曹楊二中和蘭田中學是兩大“龍頭”學校,而同屬于曹楊二中教育集團的兩校,已經在整合資源,嘗試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的初高中思政一體化建設。“初中《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法治的內容,我們對初中教材法治教育板塊內容進行了研究后,發現初中更關注學生法治觀念和憲法意識的培養,而高中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的教材則是引導學生更關注國家全面進行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把握為什么要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是從更高層面解讀國家法治建設的相關內容。所以,我們將在初高中法治教育板塊做一體化的深入研究。”

談俊說,在其教學專著《學做一體: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一書中也提及初高中思政課教學的銜接,初中道德與法治講授關于民主參與的問題時,參考借鑒高中“模擬政協”學科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課程資源,在教學資源的使用上可以形成初高中的銜接。后期還將進行一系列的一體化研究,比如,初高中統編教材內容的一體化研究,課堂教學的一體化研究,初高中課程資源一體化,教學評價一體化,以及教學師資隊伍的一體化。“歸根到底,就是希望把高中的學科核心素養下移到初中階段,在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來呈現出初高中思政課學習的循序漸進。”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普陀區近期將發布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四大品牌工程——課程品質優化工程、課堂品質提升工程、教師能力提升工程、教育資源開發工程,集聚資源,打造大思政一體化格局。

對話

讓學生步步高

記者: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的核心是什么?

華師大馬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新:作為一所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率先在上海整體策劃推進大中小思政一體化的學術研討,從理論上搞清楚什么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開設思政課。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的核心是“一體化”,過去大中小學思政課是“各守一段渠”,思政老師基本是背靠背,要一體化首先要讓老師由背靠背變為面對面、由相互分離變成手拉手,“瞻前顧后”,讓大中小三個學段教師相互了解大家教的是什么內容、怎么教,這樣才能實現大中小一體化貫通。另一方面的探索是“螺旋式上升”,每一個臺階要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思想認知的發展規律,實現步步高。

記者:去年以來,華師大馬院與普陀區針對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開展哪些共建?

王建新:首先是教學隊伍的一體化,普陀區的一些特級教師到我們大學來,給思想政治專業的本科生以及老師講他們在教什么,我們大學的老師也到中小學聽課,中小學老師借鑒我們的理論深度和厚度,我們的老師也了解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其次,通過這種教師的相互交流學習,使得雙方熟悉了彼此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內容一體化。第三,圍繞大中小設些項目,大家一起來做,實現了學術研究一體化。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