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唐詩三百首詳注》感受古人生命形態
2020-09-22 15:12:29 來源:新華網
1
聽新聞

有一本詩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代代吟誦,有人說,這些詩句已經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這本詩集就是《唐詩三百首》。理解經典,好的注解版本如渡海之舟筏,不可或缺。40年前,陶今雁先生集幾十年所學、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精心著就《唐詩三百首詳注》,雅俗共賞、深入淺出。雖然,陶先生2003年離世,可他的《唐詩三百首詳注》自1979年初版以來,四十余年間多次再版、重印,累計銷量超百萬冊,榮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近期,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知識出版社聯袂出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注》第八版面市,諸多讀者爭相購買,短短幾日在當當網上留言評論數萬條,面市不到一個月已銷售一萬多冊。

40年來,大浪淘沙,而這本書歷久彌新、暢銷不衰。其中奧妙值得探究。昨日,《唐詩三百首詳注》專家研討會在南昌舉行。眾多詩詞專家、知名學者、資深出版人濟濟一堂,為詩而來,為詩人而來,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來。在這個絲絲涼意的初秋,與會專家學者懷揣著對陶先生敬慕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忱,探討、解碼陶今雁先生和他的《唐詩三百首詳注》不輸于山河、不敗于歲月的內因。

對于《唐詩三百首詳注》第八版的面市,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長張德意在研討會上表示,時至當代,許許多多的飽學之士注解、詳解、圖解《唐詩三百首》,版本數以千計,印數數以千萬計。在不勝枚舉、目不暇接的諸多版本中,陶今雁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詳注》獨樹一幟、脫穎而出,以注釋者特有的詩情、詩氣、詩才、詩癡造就了一個新高峰。“《唐詩三百首詳注》從1979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首版,歷經多家出版社出版,重印、再版、新版,今年該書出版又回歸到江西人民出版社。我們與知識出版社聯合,將一本全新編排的精品新書《唐詩三百首詳注》奉獻給我們的讀者,滿足讀者對閱讀唐詩、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化生活需要的新期待。”

“《唐詩三百首詳注》更新至第八版,每一版都有其特點,第八版更是體現了責任編輯的深厚功底和良苦用心。”知識出版社社長姜欽云說,作為一名出版人,希望《唐詩三百首詳注》能夠不斷再版重印,用我們的專業,結合時代特點,更新其紙張、形式、裝幀、設計等,讓這本著作與時俱進、常出常新。姜欽云還透露,第八版推出不足一個月,銷量已經破萬本,馬上將會重印。“在重印的版本中,我們希望能加上音頻,讓讀者通過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就能聽到每一首詩、每一個注解的音頻。”(蘭春 萬雪)

專家觀點(以發言先后為序)

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魏祖欽:

著作“四時常艷”成就“名山事業”

“我第一次拜讀《唐詩三百首詳注》是在1990年,那時只覺得陶先生的注釋很詳細。原來不懂的詩,經過先生的語言點撥豁然開朗。”在魏祖欽看來,《唐詩三百首詳注》之所以能在眾多圖書中脫穎而出、長盛不衰,離不開陶先生數十年對詩詞研究的積累,更因為其注釋簡要生動、深入淺出,初學者也很容易讀明白。

魏祖欽說,隨著自己對唐詩認識的加深,越來越覺得陶今雁先生在普及唐詩、指示門徑方面功莫大焉。“我想,陶先生注釋《唐詩三百首》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初學者讀懂唐詩、喜歡唐詩。為此,陶先生將自己數十年讀詩、學詩、作詩、教詩的積累,和對唐詩的理解與思考以明白平易的方式傳達給讀者。”所以,陶先生的注釋,往往能夠高屋建瓴地分析,要言不煩,寥寥數語就能指明關鍵。

“因陶先生嚴謹的研究態度,讓《唐詩三百首詳注》在普及唐詩的同時,也具備了極強的學術性。”魏祖欽說,陶先生對此書底本的選擇、篇目次序的安排、題目的厘定與考辨、每次重版的修改等,無不體現了一名學術研究者的審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謙虛自省的學者品格。

陶先生曾為自己注釋《唐詩三百首》一事作詩:“名山事業望何曾,學淺才疏豈自矜。詳注唐詩三百首,只緣心在最底層。”談及此詩,魏祖欽連說:“先生過謙了!他用研究的態度、一流學者的學養,做唐詩的普及推廣工作,游刃有余。”在魏祖欽心里,《唐詩三百首詳注》正如陶先生詩中的月季一般“四時常艷”,在四十年中顯示出的經典魅力,已然成就了陶先生的名山事業。

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江西省詩詞學會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胡迎建

詳明愷切 精益求精 令人頓悟唐詩之妙

作為詩詞名家,《唐詩三百首》的注本,胡迎建看過不少。但平心而論,他還是最愛陶今雁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詳注》,“既通俗地注釋詩的詞句,又深層次解讀作品的內涵,最便于讀者研習,仿佛一位智者有條不紊為你講解,那么誠懇親切、慢條斯理,讓你不知不覺間頓悟唐詩之妙。”且胡迎建收藏有多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詳注》,切身感到經過陶先生生前的多次修訂,此書愈臻完善。

在胡迎建看來,陶先生的深厚學養是《唐詩三百首詳注》暢銷不衰的重要成因。

在注詩中,陶先生不僅會在一句中注兩個詞語甚至三四個詞語,是為“詳注”,還會疏通句意,再言其寓意,有時會加入自己的點評,再分析其章法布置。通篇注釋下來,與其說是說明,不如說是一篇華美的賞析短文。

在寫詩中,即從陶先生的詩作中,也能看出他的深厚學養。陶先生曾出版過詩詞集《雪鴻集》、《秋雁集》、《寒梅集》等,不僅感情充沛,且有深厚的舊體詩功力和高超的技巧。他關心時事,其作品意境開闊,既有唐韻,又有時代色彩。胡迎建評陶先生的七絕“有王維之疏朗、王昌齡之空靈、杜牧之清麗”;七律“學杜少陵,又似有李義山之慨”。

南昌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王德保:

宗杜詩學與《唐詩三百首詳注》的成功密不可分

“我是陶今雁先生的及門弟子,碩士論文就是在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王德?;貞浀?,在讀研究生期間,陶先生為他們開了杜詩專題課,用的本子是仇兆鰲的《杜詩詳注》。“在此期間,我能感到先生最崇敬的詩人是杜甫,一生用功最深的是杜詩。”王德保認為,《唐詩三百首詳注》杰出成就與陶先生宗杜詩學思想密不可分。

“讀書破萬卷,熟精文選理”。王德保說,陶先生對杜詩研究造詣精深,對清代的幾個杜詩注本至為熟悉,對其文學特點、典故出處和運用爛熟于心?;趯Χ旁姷纳钊胙芯?,擴展至唐詩,陶先生十分熟悉歷代典故和詞語的出處。在《唐詩三百首詳注》中,注釋詳盡明了準確,達到古典文獻整理的最高水準,這顯示出陶先生深厚的學養和讀書破萬卷的勤奮治學精神。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陶先生不僅是杰出的唐詩研究學者,還是優秀的舊體詩人。王德保還記得,在陶先生身邊求學時,他常鼓勵學生們多寫舊體詩詞,告訴自己從事古典詩詞研究者,只有先學會創作詩詞,才能體會古人寫作之艱辛,才能體會詩詞之妙處。

“老來漸于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陶先生一生好學,直至晚年仍然孜孜矻矻,手不釋卷,堪為后學楷模。嚴謹細致,一絲不茍,是陶先生治學的特點,這在《唐詩三百首詳注》得到了體現,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疏解了其中寓意豐富且典故眾多的名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唐詩三百首詳注》風靡全國,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來信,先生開始時每信必回,后來因為實在太多便選擇性地回復。王德保曾幫陶先生取信,知道陶先生最看重的是那些指出問題提出商榷的信件,“先生胸襟開闊,尤其愿意就《詳注》指出問題。”王德保說,這種謙遜態度和嚴謹學風是《唐詩三百首詳注》高質量的保證,能夠多次獲得圖書大獎,受到讀者追捧,絕非偶然!

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楹聯館第一館長梅仕燦

《唐詩三百首詳注》是學詩的最佳讀本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愛好文學近乎是一種時尚。”這也讓當時就讀于江西師大數學系的梅仕燦萌生了學詩誦詩的念頭,不過當時主要以自由詩為主?!短圃娙偈自斪ⅰ访媸泻?,在同學的引薦下,梅仕燦第一次在師大東院的教師宿舍,拜訪到陶今雁先生。“我記得陶先生一口鄉音,十分可親,講起詩章精神益發矍鑠,讓我當即萌生了學習傳統詩詞的沖動。”此后,陶先生就如偶像般留在了梅仕燦心里,《唐詩三百首詳注》也成為了他閑暇翻得最多的讀本。

后來,得緣與陶先生的更多交流機會,梅仕燦認真學起傳統詩詞來,而他學詩的主要讀本,就是陶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詳注》。到該書第五版面市后,梅仕燦更是字斟句琢地把它從頭到尾“啃”了一遍。由于《詳注》中的說明、注釋詳略得當,他感到熟讀后能夠有效地提升讀者對詩的綜合修養,增強自己的創作能力,就好比學書法臨習碑帖一樣,能夠去俗臻雅。

每次與陶先生見面,梅仕燦或求教詩學知識,或詢問詩教現狀,或聆聽吟詩心得等等,陶先生無不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譬如,陶先生曾教導他說,詩作成后暫不要急著拿出去,可以先放一放,過三五天后或有新的感悟;有的作品改完后,再放一陣子,可能會有新的認識。經過幾番推敲后,詩作才會更完美。“陶先生就像我心中的詩詞燈塔,他的《詳注》也一直是我的詩學教材,引領我一步一步前行。”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詹艾斌:

誦讀《唐詩三百首詳注》感受古人生命形態

“江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成長,得益于像陶今雁先生這樣優秀的前輩學者的持久努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詹艾斌說道。

當談及《唐詩三百首詳注》暢銷40年經久不衰時,詹艾斌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唐詩三百首詳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其中的注釋、說明等都包含著時代的印記,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