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市第一中學開始正式實施“學生禁用手機”
2020-09-27 07:37: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聽新聞

今天是國際聾人節。昨天,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微信公眾號:jiaoyuyuanzhuo)的圓桌小記者線下活動再次出發,開啟“殘健愛相融”關愛之旅。他們走進北京星巴克)9月21日,江西鷹潭市第一中學開始正式實施“學生禁用手機”,此前,學校已經向家長和學生告知將開展“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進校園”活動。該校老師表示,一個星期以來,沒有了手機的學生并沒有太多不適應,家長和學生也對學校的做法表示了理解,現在該活動推行順利。

學校老師表示,“我們做了一些措施,學生在學校內消費需要支付資金時,可以使用學校的一卡通,每個班級配有一部老年機,每個宿舍管理員也都配備一部老年機,學生公寓根據住校生人數配備相應數量的固定電話,班級的電話號碼、公寓電話號碼均告知了所有家長,方便學生和家長隨時聯系。”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除了鷹潭市第一中學,全國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或者學校也都有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的規定。2018年,湖南湘潭就曾出臺《湘潭市教育局關于嚴禁中小學生在校內使用智能手機的規定》,其中寫道,“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發展,成癮性網絡游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因此,出臺規定嚴禁中小學生在校內使用智能手機。”首家手語店,向聽障咖啡師學習咖啡知識,學用手語交流,“學唱”手語歌曲;走進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實地體驗殘聯辦公區內隨處可見的無障礙設施;北青報記者還為小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殘疾人新聞寫作培訓課,希望小記者們能夠從我做起,尊重和關愛身邊的每一名殘疾人。

9月初開業的星巴克北京首家手語門店位于西鐵營萬達廣場,“多元融合”是這家門店的關鍵詞,在這里,半數咖啡師是聽障人士,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的90后,他們和普通咖啡師一起學習咖啡制作,融合共事。

昨天的體驗中,小記者們第一次和聽障咖啡師進行交流,咖啡師陳志忠就是一名聽障殘疾人,他用手語一遍遍地教著小記者如何表達“平等、勇氣、融合”;手語傳遞游戲環節,一名聽障咖啡師用手語表達一句話,小記者們接力用手語傳話,排在隊伍末尾的聽障咖啡師要在手寫板上寫出正確的句子,雖然最后的傳遞結果和最初的表達大相徑庭,小記者們一遍遍勇于嘗試的精神獲得了聽障咖啡師的點贊;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在藍色星球上飛翔……小記者們和聽障咖啡師孟樊麗一起用雙手變化出“飛翔”,共同用手語唱起《同在藍色星球上》。在星巴克手語店的體驗中,來自北京太陽花聽力語言康復中心的吳潭主任還為小記者們帶來了優秀聽障人士、中國首例人工耳蝸兒童植入者——抗夢雯的勵志故事。“小記者們在生活中或者學校里遇到戴著人工耳蝸的聽障小朋友,不要嫌棄他們說話不清楚,他們一直在努力,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關愛,一起加油!”吳潭說。

下午,教育圓桌小記者們走進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中心的姚春燕為小記者們詳細講解了殘聯辦公區內各種無障礙設施的用途。什么是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盲道上的小凸起到底有幾毫米,為什么會這樣設計?無障礙衛生間是什么樣子?為什么這棟樓里的通道上到處都是低矮的扶手?在小記者眼前,這些平時不被人們注意的無障礙設施第一次被詳細地展現出來。

教育圓桌小記者何奐然在分享的留言中說:“今天,我走近了聽障人士,他們也可以和我們一樣享受生活的美好,也希望我們一起體會生活的快樂,感受彼此的關懷和愛。”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