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唱吉祥,朵朵民族之花綻放在大中國的躍土上,我鐘情于你大中國……”9月25日晚,一首《藍色中國夢》正式拉開了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的序幕。
臺上,翻譯獎、散文獎、詩歌獎、報告文學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依次揭曉,獲獎代表深情發言;臺下,評獎委員會成員、各民族作家共同見證中國文學創作又一個重要的豐收時刻。
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出席并致辭。她說,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展現著2016年至2019年間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豐盛收獲。當人們閱讀這些作品時,一定會為大地、為大地上的人民、為人民創造的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而感動、而贊嘆。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閻晶明,國家民委副主任郭衛平,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胡邦勝、邱華棟,中宣部文藝局局長諸迪,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司長郭建民,作家葉梅、艾克拜爾·米吉提等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者頒獎。頒獎典禮由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主持。
頒獎典禮上,開賽爾·庫爾班、董宏君、敬文東、鄧凱、葉爾達、梁鴻鷹等評委代表先后宣讀6個獎項的授獎辭。在昂揚歡快的樂曲聲中,在掌聲和祝福聲中,獲獎作家、翻譯家們身著各具特色的民族盛裝,陸續走上領獎臺,接過金燦燦的獎杯。一座座奔騰的“駿馬”見證了少數民族文學豐收的喜悅,凝聚著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翻譯家辛勤耕耘的汗水,也象征著作家們將在民族文學創作道路上邁向更廣闊的天地。
翻譯獎獲獎者代表鐵來克·依布拉音深情回憶了兒時母親對他說的話:“舌頭(維吾爾語中有‘語言’的意思)能把所有的人聯合在一起,舌頭能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似乎是命中注定,“文學翻譯竟然會成為我一生愛好的職業。”鐵來克·依布拉音說道。
散文獎獲獎代表莫景春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毛南族人不過10來萬,文化非常脆弱,有些隨著時間的流逝將慢慢消失,如果不及時好好整理記錄,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變遷,這些可貴的民族精神記憶或者消磨,或者隱藏,那在不久的將來,真的難以找到了。作為一個作家,我有責任去挖掘,用文字記錄下來”。
詩歌獎獲獎代表馬占祥對比了家鄉——寧夏同心縣的變化,“那里干旱、缺水,年降雨量200毫米,蒸發量卻達到2300毫米。好在經過近10年的治理,山綠了,水也清了。在這里寫作詩歌,我認為是閱歷和地域給我的禮物”。
報告文學獎代表阿克鳩射6年來持續關注“懸崖村”,他指出,“今天的‘懸崖村’已經聞名全國,讓‘懸崖村’聞名的,已經不是這里的藤梯,而是‘懸崖村’發生的巨大改變。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人民幸福的未來”。
中短篇小說獎獲獎代表海勒根那、長篇小說獎獲獎代表梅卓滿懷感恩。海勒根那說道:“(駿馬獎)讓《騎馬周游世界》乘上了真正的駿馬,去周游更廣闊的世界”。梅卓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是我從事文學創作30年來的重要路標”。
據悉,本屆駿馬獎的評選范圍是:少數民族作者用漢文或少數民族文字創作、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次成書出版、符合評選體例要求的作品;評選年限內出版中國當代文學的漢文或少數民族文字翻譯作品的譯者,不限民族,均可參加翻譯獎的評選。
頒獎典禮上,《藍色中國夢》《只爭朝夕》《新的天地》《愛的陽光》《揚帆遠航》《假如今天你還在》《擼起袖子加油干》7首催人奮進的歌曲貫穿全程,帶給人以溫情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