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生交流談心,化身成長導師,陪伴學生們成長成才
2020-10-05 13:48:35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在武漢理工大學首屆“理工故事”展演會上,“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7級本科生王春苗自立自強、在逆境中堅持傳遞愛與溫暖的故事,感動并激勵著同學們。

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涌現出全國“最美大學生”黃鶯、“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郎坤、“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趙云龍等一大批自強不息、奉獻擔當、科技創新、創新創業的優秀大學生典型,“理工群星”光芒閃耀。學校“群星閃耀”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武漢理工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把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首要任務。自2011年以來,武漢理工實施“名師名導”班主任計劃,至今已持續了10年。2019年,學校黨委制定《武漢理工大學加強和改進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學生工作方案》,從校黨委書記、校長到院系各級領導干部主動進課堂、進班級、進社團等,與學生交流談心,化身成長導師,陪伴學生們成長成才。

與學生面對面了解需求

武漢理工每年有包括校領導、兩院院士、學科首席教授、精品課程名師等在內的“名師名導”1100余人擔任本科生的班主任,他們從細微處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真實需求。

9月7日是秋季開學第一天,同學們終于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返校第2天,武漢理工黨委書記信思金來到自動化學院電氣1702班學生宿舍,了解學生們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生活的情況,以及返校后的困難和需求。得知大多數同學對就業著急,還有的同學對升學有疑慮,9月18日下午,他把同學們召集起來開班會。

班會上,信老師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同學們,成長是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遇到困難要有信心,不要過分焦慮。他說,武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提前部署,搭建了云就業平臺,提供就業指導、培訓、幫扶等全方位的服務,集全校之力讓每一位畢業生工作有著落。他叮囑同學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校園時光,好好準備就業和升學,認真完成學業。

信老師給學生開班會已持續了十多年。“信老師的班會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對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電氣1702班劉簫鵬說,細節見真情,不論在路上遇到,還是走訪宿舍、班級,信老師總是細致地向我們詢問生活學習中有沒有問題,并幫解決。

像信老師這樣面對面了解學生需求,一切為了學生的班主任,武漢理工有很多。結合最前沿納米知識和自身科研經歷,材料學科首席教授麥立強激發學生科研興趣,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班級學生先后獲“挑戰杯”全國特等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首批“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于細節中教學生做人做事,“湖北五一巾幗獎”獲得者張慶英教授言傳身教,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媽媽老師”。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不同培養計劃,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機電工程學院教學辦秘書趙敬澤帶出“最牛畢業班”,班上7成學生被保送高校研究生。

與學生交心談心

以服務學生為中心,領導干部和老師不僅關心著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更樂于與他們交心談心。“奔赴抗疫前線的‘最美逆行者’、‘央企楷模’彭壽校友、主動參加雷神山醫院援建工作的研究生胡傳俊等,張清杰校長用身邊榜樣激勵我們,弘揚抗疫精神、保持創新品格、堅守家國情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研究生廉思甜說,3個月前的畢業典禮上張校長的講話,一直激勵著自己。

“‘開學第一課’囑咐新生學習人民英雄,珍惜大學時光,畢業典禮講校友勵志故事和校史,給即將走出校門的我們提出中肯建議,在座談會、校領導午餐會上與我們傾心交談,校長信箱及時回應學生訴求……張校長像家長一樣,始終關心關愛著我們。”2020屆畢業生尹珊至說。

不僅校領導,武漢理工每一位老師都把關心學生融入了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能動1202班陳同學入學后一直鬧著要退學復讀,輔導員做了好幾次工作,都沒說通。看到他情緒低落,對未來茫然困惑,班主任袁成清老師主動找到他,分享自己當年高考失利的經歷,一起分析安心學習和退學復讀的選擇,解開問題癥結。一番長談后,陳同學說:“您放心,我再也不提退學的事了,一定往前看。”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他成績名列全班第二,現已從德國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畢業。“在初入大學的迷茫階段,是袁老師跟我談心,給我鼓勵和幫助,讓我重拾學習的動力,在人生道路上大步前行。”陳同學至今對袁老師充滿感激。

即使是對已畢業的學生,武漢理工也一直關心、支持著他們,不講條件、不求回報。“無論離開多久,走的多遠,無論順境逆境,我都是母校的孩子,母校都一直幫助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國良校友飽含深情地說。遭遇困境時偷偷回母校尋求精神力量,在研究“碳纖維”過程中母校有求必應,張國良最終實現了碳纖維產業化的夢想,填補了我國高性能碳纖維的空白。他說,母校是求知的場所,更是心靈的港灣,“卓越”是母校給予他最大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武漢理工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了60余萬名高級專業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三大行業培養人才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校友成為引領科技、行業和區域發展的領軍人才。C919大飛機、“長江上的復興號”江海直達船、港珠澳大橋、三峽大壩等,武漢理工參與研制的強國重器在祖國長空、深海和大地閃耀。據統計,自2003年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來,武漢理工共400余名畢業生志愿服務西部,投身西部建設,近300名學生加入研究生支教團,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每年35000余人次參與助殘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夏靜)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