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著書到教學傳承
2020-10-06 07:52:16 來源:人民日報
1
聽新聞

方鋼制作的連環分掛走廊,超大號的九連環高懸客廳,形似蝸牛的連環獨立桌面……一走進周偉中在北京昌平南口鎮的家,滿眼皆連環,環環各不同。

周偉中在家中單辟一間“九九連環齋”。這10余平方米的天地內,或掛或藏,還存放著1100多種連環,濃縮了周偉中與連環的七十余載,講述著“環環相扣”的人生故事。

從業余愛好到專業收藏

周偉中生在南京,5歲時隨家人遷到北京。受到父兄們的影響,他自幼喜愛智力玩具,尤其喜愛解連環,“小學一年級,我就會解九連環,算來與連環結緣也有70多年了。”

盡管今年已經79歲,但只要與連環相關的事,周偉中的記憶都十分清晰。1959年,周偉中正讀高三,一個偶然機會閱讀到姜長英的《科學消遣》。這本書專門介紹智力游戲和智力玩具。周偉中如獲至寶,仔細閱讀后寫下了30頁筆記,保存至今。

“以前,連環玩具不容易買到。”周偉中參加工作后,研究和收藏連環成了業余花費時間最多的事。

改革開放后,周偉中的連環收藏也迎來了春天。廟會、商店、小市場以及各種展覽,賣連環的越來越多。周偉中東奔西跑,樂此不疲。那時,周偉中的收入并不高。開始的時候,周偉中對于很多連環的購買與否還要掂量一下,再后來只要是新式樣、質量好,就收入囊中。

購買、交換、饋贈、自制,日積月累,周偉中的連環越來越多。1999年,他在家中開辟了“九九連環齋”,讓“寶貝”們終于有了固定的“家”。業余愛好也變成了專業收藏。

從開廠練攤到推廣交流

1988年,在周偉中的提議下,當時的南口農場辦起了北京昌平童友玩具廠。周偉中帶著幾名老職工,生產連環玩具。“一方面為了養家糊口,另一方面也為了推廣連環。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智慧,不能丟啊。”

當時的產品,主要是提供給幼兒園。周偉中回憶說,在幼兒園推銷,首先要見到園長,說服園長后,要教會老師,有時還要直接教孩子。“比如五連環,大班孩子大多都能學會,雖然費時但很是開心。”

玩具廠一干就是8年。1996年,廠子關閉,周偉中下崗了。癡心不改的他,繼續騎著一輛老舊自行車,帶著自己做的連環到處推廣。“北京地區的幾百所幼兒園,很多都購買了我所設計和制作的連環。”

為了擴大影響,周偉中還在北京當時的大鐘寺佳佳市場練起了攤。攤位上方,寫著“致力于收集研究和傳播連環文化”。早出晚歸雖然辛苦,卻能近距離與連環愛好者互動,更好地推廣連環,周偉中說。

多年的收藏與推廣,讓周偉中在連環愛好者圈中,小有名氣。在時任中國少兒出版社主編余俊雄的引薦下,2000年,美國一家機構誠邀其赴美,參加第二十屆世界智力游戲年會。周偉中帶著他的連環,第一次走出了國門。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連環的魅力這么大,竟然有那么多外國人喜歡。”周偉中說,國內對連環的稱呼有好多種,“巧環”“連環”“連環套”等,但在國外,他們統一稱其為“中國環”。“因為與數學相關,研究的人從大學教授到從事其他職業的都有。”

從研究著書到教學傳承

周偉中說,我國古代沒有留下有關連環的專著,只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俞崇恩先生編撰的《巧環》一書,可稱為我國第一部連環游戲專著,重印后新的版本是《千變萬化的九連環》。”

“許多青少年對連環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宣傳推廣不夠,另一方面也是缺少專門的圖書。”隨著連環研究的深入,只是高中畢業的周偉中決定寫書。在2000年和2003年,先后出版了《九連環圖譜》和《巧解九連環》兩本。

借用生物學分類法,他還自創了連環分類系統。周偉中把所有智力玩具歸入“智力玩具門”,連環玩具歸入“連環綱”,以下以連環的結構特征為依據劃分為5個“目”,分別是“摘環目”“摘套目”“解繩目”“交錯目”“混合目”,往下再劃分為“科”“屬”“種”等。

“這樣每一種連環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周偉中打了個比方,“如知名度最高的九連環,就屬于連環綱摘套目平行科柵欄式連環屬,種名是‘柵欄式九連環’。”

“光有書還不夠,傳承要從娃娃抓起。”2004年開始,周偉中就與家附近的學校合作,在小學和初中開設了解連環課程。假期和一些節日前后,還會去科技館、學校、社區,進行解連環表演,講解相關知識。

去年,南口鎮的文化中心,專門為周偉中騰了一個30平方米的房間,做展示陳列。“都裝修好了,要不是疫情,早就開放了。”說著,周偉中從臥室內拎出一個紅色的旅行箱,里面是他準備捐贈的第一批200多件連環藏品,“大半輩子就這點事,為了連環傳承,我愿傾付所有。”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