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美育”需要消解線上和線下,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壁壘
2020-10-06 08:11:42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致使線下課堂教學停擺,由此引爆線上教育需求,各種線上教學形式紛紛涌現。伴隨著在線教學規模化、常態化量變引發的質變,互聯網與學校美育進一步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顛覆傳統學校美育教學模式,并深刻改變著當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足鼎立”的美育生態建構及其內在運行方式,使學校美育教學從“美育”向“大美育”的范疇拓寬。

美育和生活密不可分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立美育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有助于擴大優質美育教育資源覆蓋面,有利于加快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與此同時,這一創新模式,有效打破了學校、社會、家庭的界限,構建了開放的美育育人空間。伴隨線上教育的進一步大眾化,基于移動終端平臺跨越時空限制的組織學習形態,越發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動美育和網絡空間、現實生活空間的進一步重合與滲透。

實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立美育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擴大優質美育教育資源覆蓋面,有利于加快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與此同時,這一創新模式,有效打破了學校、社會、家庭的界限,構建了開放的美育育人空間。伴隨線上教育的進一步大眾化,基于移動終端平臺跨越時空限制的組織學習形態,越發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互聯網+美育”并非是簡單的教學手段和資源的豐富,而是學校美育教學形態的未來式裂變,是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的全面革新。探索新時代的“互聯網+美育”教學變革,不僅要求我們將過去一段時間一些生動的在線教學實踐轉化為學校美育教學改革的抓手,還須著眼于搭建美育教學理念、內容、方法、技術、評價等一系列底層架構,將“互聯網+美育”的現有模式向“互聯網+大美育”過渡。

如何用互聯網培育審美能力

“大美育”其主要特點是構建以人為本的,與未來復合性、多元化以及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學校美育體系,這是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跨文化、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育人合力。

其一,審美教育不等于技能培訓。長期以來,藝術美作為“美”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在學校美育課程和活動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繼而導致,學校美育工作容易出現過于注重技能訓練的現象。近年來學校美育越來越注重多元文化、多學科、多領域融合共創的美育生態,在這一生態體系之下,“大美育”更切實凸顯出美育的育人功能。

其二,審美能力培養需要進一步拓展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在以音樂、美術為主體的學校美育課程基礎,融入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同時,因地因校制宜,發展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新局面,進而催生出海量的具有民族、地域和校本特色美育課程。不僅如此,學校美育實施進一步打破“教”的屏障,形成集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普及藝術教育推進機制。

其三,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形成具有相互銜接、遞進的美育課程體系。最后大“大美育”與互聯網結合,以分類遞進的海量美育資源為基礎、先進的智能化管理手段為支撐,360度無死角地延伸覆蓋至學校、家庭、社會,使未來的學校美育告別規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個體的身心發展條件和個性化需求為基礎運行的學校“大美育”模式。當下,基于“全時、全域、全場景”的未來式“互聯網+大美育”教學形態裂變已具雛形。新時代,探索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的大美育教學路徑,已成為美育學科發展的關鍵任務之一。

互聯網背景下,美育需要卓越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培養善于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美育教師。“互聯網+大美育”是從技術到思想的完全重構,要真正實現學校美育教學內容標準、方式方法及管理評價手段的全面革新,必須倚賴于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擁有多樣化復合型知識的高質量師資人才。因此,必須改革師范教育培養機制,注重跨學科協同育人,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教學,注重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同時,當代高等師范院校必須順應發展大勢,鼓勵高校教師們研發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新課程,加強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將“準教師”們打造成高美育專業水平與高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兼備的新時代美育教師。

“互聯網+大美育”需要消解線上和線下,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壁壘,建立開放、互通的美育資源管理平臺。一方面學校可以緊密貼合互聯網的特點,積極優化改進學校美育課程、活動內容與形式,打造新時代接地氣,受歡迎的美育內容。同時,線上平臺可以通過學校給予的美育課程質量標準,對當前良莠不齊、同質化較為嚴重的互聯網美育產品進行統一管控。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優秀美育課程和美育活動,都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云端與學生相見,屆時無論是故宮、國家博物館中的珍奇異寶,敦煌莫高窟里瑰麗的藝術作品、國家大劇院的交響樂、高層次的美育學術研討會都會與你在云端相見。

“互聯網+大美育”需要建立智能化教學管理系統,實現對每個學生的精準教學。當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美育慕課,微課堂以及直播課堂等線上課程。與師生近距離接觸的傳統美育課堂不同,在線課堂,教師可以通過應答系統收集學生信息,并立即了解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即時調整教學內容,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結合信息化優勢,在“教、考、管”等教學流程中,落地AI教育場景方案,提供課堂質量分析、智能閱卷及作業批改技術。可以有效幫助美育教師、學校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門解決線上教學難跟蹤、難反饋等難點痛點問題,在解放人力、節約教學成本的同時,大大提升學校美育教學效率。同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根據學生的美育偏好,學齡,學段等信息實現課程活動智能規劃和個性化推送服務,能夠更好地匹配學生愛好興趣和個人情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輕松愉悅的快樂學習氛圍之中更好地踐行審美教育。不僅如此,也可以通過集成一體化的數據管理云平臺建設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共享,將學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全方位、立體化納入到教學管理視野當中,實現對每一位學生的精準教學。

作者:周杏(首都師范大學美育研究中心講師)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