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外出讀書,9年后村里考出兩個大學生
2020-10-10 10:34:35 來源:華西都市報
1
聽新聞

2020年的國慶,是涼山州美姑縣洛俄依甘鄉瓦吉吉村支部書記阿爾爾莫過得最舒心的一個節日。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此前我有三個夢想,今年就實現了兩個!一個是希望村莊考出大學生,今年一次性就考出了兩名大學生;第二個是希望瓦吉吉村的孩子能就近讀初中,現在孩子們已在家門口的學校上學一個月了。

阿爾爾莫的第三個夢想,是關于他自己的,他希望自己能早日告別單身。

國慶大假結束這天,阿爾爾莫有了新的夢想:以前都是我們感謝別人,我希望能有一天,我們也被別人感謝。

送村民外出打工

他說“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阿爾爾莫是80后,也是瓦吉吉村第一批入黨的村民,擔任瓦吉吉村支部書記已有12年。在這12年間,他帶領村民一起修路、通電、通水、發展產業。

為了幫助瓦吉吉村快速發展,讓村民脫貧致富,洛俄依甘鄉政府想到了勞務輸出,對瓦吉吉村有特殊政策:只留一個村干部管理村寨,其他的村干部帶領村民外出打工。

阿爾爾莫帶頭,帶了十幾個村民從瓦吉吉村出發,坐火車前往廣東惠州。去之前,他聽說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那里遍地黃金。然而,去了以后,他發現“黃金”并不好挖。

阿爾爾莫和同村村民工作的地方并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大山里。他們喊著號子,用肩膀抬重達幾百斤、上千斤的電線桿,一天下來,渾身酸痛。幾天過后,肩膀承重的地方,皮膚就破了,裂開紅紅的口子,滲出血跡。為了掙錢,他們只能咬牙堅持。在工地上,阿爾爾莫還親眼看見爬鐵塔的工友,從高處跌落下來摔成重傷。

干滿一個月,收入4000元。這筆錢,對于村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但是,阿爾爾莫很快發現,在工地上從事管理的人員,活兒不累,錢拿得不比他們少。

閑暇時,他給鄉親們總結: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如果我們有文化,會技術,就不會這么辛苦和這么危險的工作。

送孩子外出讀書

9年后村里考出兩個大學生

在惠州呆了兩個月,阿爾爾莫就打道回府了。這段外出打工的經歷,讓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村里52年都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為什么?是不是大家對教育的重視沒跟上?

為了讓年輕人長出騰飛的翅膀,飛出瓦吉吉村,他走進一戶又一戶,像個祥林嫂一樣反復強調,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勸孩子們的父母,你們不要那么早給娃娃訂親,要想辦法送他們出去學習,學一門技術,拿一個文憑,以后娃娃有了出息,你們的日子才會好過嘛!

2011年9月,阿爾爾莫帶上村里的曲一、爾西、石一、爾里等8個孩子,從瓦吉吉村出發,到美姑大橋搭乘開往越西縣的汽車,然后再租車抵達140多公里外的越西縣大營盤學校。

這8個孩子,是瓦吉吉播下的希望的種子。9年以后,終于開出了花——在今年的高考中,男生曲一考上了大專,女生阿爾克洛考上了本科預科。

52年來,瓦吉吉村第一次考出了大學生,讓大家看見了希望。

圓夢就近求學

告別跨越三縣讀初中的歷史

讓阿爾爾莫開心的,還有一件大事:瓦吉吉村孩子們就近讀初中的問題也徹底解決了。

在涼山州,因歷史原因形成部分人對麻風病的偏見,瓦吉吉孩子的求學之路充滿坎坷。2008年,阿爾爾莫當村支書的第一年,瓦吉吉村第一屆小學畢業生懷揣著夢想,走進家門口的大橋初級中學,但13天后就被其他學生家長趕出來了。從此,村里的孩子讀初中需要走140多公里,跨越美姑、昭覺和越西三縣,到大營盤學校讀書。

盡管大營盤學校有獎學金制度,但路途遙遠,打擊了一些孩子的求學積極性,而交通費和食宿費等負擔,也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家長倍感壓力。到就近的中學讀書,是瓦吉吉村共同的期盼,也是阿爾爾莫最大的心病。

今年,美姑縣委、縣政府、教體科局、洛俄依甘鄉政府、瓦吉吉村、外來扶貧的干部等多方力量均在推動解決瓦吉吉村小畢業生就近升學的問題。

7月10日,瓦吉吉村小畢業班的17個孩子,全部收到了家門口的大橋初級中學的入學通知書。除了主動選擇到外地求學的外,最終有11名孩子就近上學,終于結束了跨越三縣跑140多公里讀初中的歷史。

現在,瓦吉吉村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就讀的有25個孩子。在阿爾爾莫看來,這群孩子更像是風從瓦吉吉帶出去的種子,播灑在不同的花田。他盼望著,3年以后、6年以后,村里又會有一批新的大學生誕生。

心中長出新夢想

希望有一天也能被別人感謝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一年之間,三個夢想實現了兩個,這對阿爾爾莫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舞。他感謝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感謝曾經幫助過村莊的社會各屆人士。

國慶期間,阿爾爾莫也沒閑著,他帶領30多名村民修蓄水池。他希望這個池子,能給干旱的山坡帶來希望,讓地里的玉米、蕎麥、土豆長得更壯。

國慶大假結束這天,阿爾爾莫長出了新的夢想:以前都是我們感謝別人,我希望能有一天,我們也被別人感謝。

最懂他的,是年輕的村民曲比拉布,他對記者解讀了一番阿爾爾莫新夢想的內涵:希望瓦吉吉村有更好的發展,能自己造血,變得強大起來。當有了那一天時,他希望村莊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去幫助別人,從而收獲別人的感謝。

對于這個解讀,阿爾爾莫嘴角上揚,笑了笑,沖記者點了點頭。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