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非遺中心合作讓傳統文化進校園,并納入學校選修課課程計劃
2020-10-30 07:33: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聽新聞

近日,四川一學校學生跳川劇課間操的視頻走紅網絡,引發網友關注。10月2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四川省綿陽外國語學校獲悉,這套川劇韻律操該校已經使用了3年多的時間,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會跳這套操。而當初將川劇元素加入韻律操的編排是為了能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們對川劇的興趣。

5000名學生齊跳川劇課間操走紅網絡

5000多名學生整齊劃一跳著川劇操,近日,四川綿陽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齊跳川劇課間操的視頻在網上走紅。視頻中,領操的學生還穿上了川劇的戲服,場面十分壯觀。

10月29日,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藝術中心主任申君華告訴北青報記者,網傳的這段川劇課間操視頻其實拍攝于3年前,近期被放出來與該校被評為四川省優秀文化傳承學校有關。

據介紹,該校也是從3年以前正式開始了川劇課間操的普及,現在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要在大課間跳這套川劇操。“我們現在的大課間會跳三套操,一套是統一的廣播體操,一套是川劇操,還有一套是我們自己編排的韻律操。”申君華說。

有學生因學川劇操而對川劇產生興趣

據了解,綿陽外國語試驗學校的這套川劇操是該校老師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共同編排創作的。“當初,我們是想著如何才能把傳統川劇文化加入教學中傳承下來,但是傳統的川劇學起來對于孩子們來說太難了,后來商量決定,把川劇的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與韻律操進行了結合,這樣既能讓孩子們的身體得到鍛煉,也能無形中讓他們了解川劇文化。”申君華說,雖然他們在編排川劇操的時候盡量使用簡單的動作,但是這套操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學生們是從三年級才開始學習這套操的,“孩子們一升到三年級,我們就安排他們學習這套操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掌握。目前,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會跳這套操。”

申君華告訴記者,從這3年多的普及來看,大多數學生覺得川劇操很有趣,甚至還有學生因為學習川劇操而對川劇產生了興趣,為此,學校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合作,開設了變臉興趣班。“學得比較好的學生現在已經能變七八張臉了,在川劇變臉中已屬于很厲害的了。”川劇操除了獲得學生的好評外,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稱贊,“我們每周三是家長開放日,很多家長專程選在大課間來學校,就是為了看孩子們跳川劇操。家長也覺得,這是一種好的文化傳承方式。”

學校與非遺中心合作讓傳統文化進校園

據悉,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自2013年10月起,綿陽市非遺保護中心正式啟動并實施“非遺進校園”活動,讓“非遺”文化從校園抓起,娃娃抓起。目前,綿陽市參與“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學校已達90所,46個“非遺”項目扎根校園,25所學校掛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而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則是綿陽市第三批“非遺進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掛牌學校。2017年,學校與非遺中心合作,正式引入“梓潼年畫”、“鑫田糧藝”、“四川手工剪紙(平武)”、“涪城面塑”、“川劇脫手變臉”、“金錢板”6個“非遺”項目走進課堂,并納入學校選修課課程計劃,由傳承人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執教授課,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

同時,學校以“非遺進校園”活動為契機,建立了“年畫坊”、“剪紙坊”、“糧藝坊”、“陶藝坊”等藝術教育工作坊,申報確立了《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校本美術課程開發的研究》市級重點科研課題,從“非遺”特色課堂模式構建、“非遺”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校園“非遺”主題博物館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并形成系列成果。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