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武漢西藏中學舉行運動會,各班學生們身著民族盛裝走起方陣、秀出舞姿。記者看到,學生們的自編舞蹈把廣場舞、藏族鍋莊舞、街舞等融入其中,還有藏語Rap,“混搭風”創意十足。他們之中,既有藏族學生,也有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土家族、回族、蒙古族、門巴族、珞巴族、漢族等民族學生。這學期,武漢西藏中學首次招收了來自7個民族的西藏學生。
武漢西藏中學是湖北省唯一、全國首批內地西藏中學,也是全國最大的地方援建藏族學校。這個新學期,該校共有來自西藏自治區的766名學生,其中包括711名藏族學生、49名漢族學生以及門巴族、珞巴族、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6名學生。7個民族的學生在這里共同學習、生活,成為該校的民族教育新模式。
運動會的間隙,同學們圍坐在操場上聊天、學跳鍋莊舞。操場邊的圍墻上,繪有我國各民族習俗的代表畫面。珞巴族女生次仁卓嘎向同學們展示她剛剛收到的民族服飾。這套衣服是她的媽媽和奶奶親手制作的,腰上綴有4個用海貝串成的圓球。次仁卓嘎介紹,這樣的圓球是珞巴族女性最常見的裝飾,有專門的珞巴語名字。她告訴同學們,珞巴族人大多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隨著時節種植青稞和玉米,也會翻過大山放牦牛。每逢過節,人們都會載歌載舞慶祝。
“我剛來武漢時,媽媽和奶奶很擔心,每次打電話都會問我很多問題。”10月中旬,次仁卓嘎來武漢西藏中學讀高一,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沒有親人的照顧,家人總怕她不能適應。在西藏中學生活的這半個月里,次仁卓嘎不僅已經習慣了校園生活,還和一位藏族同學、一位門巴族同學成了好朋友。“最近媽媽的問題少了,她放心了,也很高興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土家族高一新生申鵬,5歲多時和父親一起去了拉薩。在拉薩市第三中學讀初三時,申鵬所在年級的兩個漢文班約90名學生,除了土家族,還有回族、漢族同學,大家相處都很融洽。“我能感受到,各個民族的同胞都在為西藏建設而努力。”申鵬說,現在在武漢西藏中學結識的新同學,也來自不同民族。“我住的宿舍里就有藏族和漢族學生,班里還有蒙古族同學,大家都很快熟悉親密起來,我們就是一個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家庭。”
為幫助各民族學生交流、交融,武漢西藏中學舉辦了豐富的活動。除了運動會、鍋莊舞大賽等,每周二,同學們都會來到學校的文化藝術中心,參加社團活動。該校有茶藝、二胡、武術、戲曲等30多個社團,不同民族的學生們在學習、互動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在學校并不感到孤單。”門巴族女生德吉央珍說,很多同學因為她,了解了門巴族這個民族,大家學在一起、玩在一起、住在一起,挺開心的。對7個民族的學生,武漢西藏中學既一視同仁,也會尊重不同民族習俗,給予特別關愛。學校里有1名回族學生,學校特地聘請了會做清真餐的師傅,為這名學生單獨準備飯菜。
武漢西藏中學校長黃寶源說:“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精神。這學期我們招收了來自西藏的多民族學生,大家共同學習、生活,更好地促進交往交流交融。”黃寶源介紹,學生進校后還要加強“五個認同教育”,還將帶領孩子到武漢的自然景觀、文博場館、知名高校、現代企業等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讓7個民族的孩子都融入武漢、湖北,讓武漢、湖北成為孩子們的第二故鄉。